机构加班加点调研“壳资源”
A股进入“选丑”时间?
本报记者张应理
上周末证监会主席明确表示注册制将推迟,加上3月15日媒体报道称,十三五规划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被删除。这两则消息整体上对大盘、创业板、尤其对“壳资源”股票形成利好。消息一出,前期遭遇冷落的众多“壳资源”股票出现了脉冲式上涨。
近日,中信建投、东北证券、国金证券等近10家机构券商纷纷推出调研报告。意味着风向吹向了重组题材股。
众多机构如此重视此类题材股的挖掘,耐人寻味。武汉一家私募投资总监向武汉晚报记者表示:“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也许有的调研报告早就揣在券商人士的口袋里了。其实,业内人士心知肚明,即使注册制推行,对于‘壳’公司还是有较大运作空间。”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注册制推进的步伐大大放缓,以及战略新兴产业板或被暂时搁置,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股票供给增加的担忧,从而上市渠道受限,借壳成为上市的捷径。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娱乐圈有的明星相貌平平,演艺事业却红红火火,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在A股市场,历来炒作绩差股成风,而“乌鸡变凤凰”的故事又是股市传奇的一种写照。如三房巷,近年来每股收益维持在几分钱。由于曾经重组失败,公司账面现金充足、负债很低,市场对其未来重组预期较强。因此,不少机构和市场人士在梳理“壳资源”中该公司屡屡被提及,该股也是赚足了人气,市场表现不俗。
“丑女”不愁嫁背后
市场对“壳”公司的投资逻辑在于:相关公司经营不理想,业务转型以及保“壳”预期强烈,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
中信建投分析人士指出,国企“壳”公司投资黄金时代已到来。国企中“壳”公司股价从春节开盘以来跑赢大盘9.7个百分点,体现出可观的超额收益。其分析称,国企平台也有强烈的保“壳”意愿,2016年国企资产整合力度和国有资产清退都很有可能超出预期。
流行四大“选丑”标准
对于优质“壳资源”的筛选条件,业内比较认可的“选丑”标准如下:公司所处行业较差,基本面差,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状态,有被借壳的意愿;市值在30亿至50亿之间;股权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5%;资产负债率低于30%。
这34家公司被盯上了
国金证券筛选出34家成为壳资源潜力较大的公司,分别为:茂硕电源、泰尔重工、*ST蒙发、科林环保、汇通能源、威尔泰、乐通股份、中发科技、天润控股、哈高科、川润股份、山东矿机、精伦电子、江粉磁材等。(以上并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