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医生三年为病人制作百部PPT
2016-03-22 15:10:00 来源:武汉晚报

再忙也坚持给病人和家属做“术前报告”

蔡医生三年为病人制作百部PPT

83岁太婆手写3500字感谢信为其点赞

本报记者伍伟通讯员刘姗姗

“你不仅治好了我儿子的病,还花两个小时跟我用‘幻灯片’讲手术方案,这么细致、耐心的医生真是难得。”昨天,83岁的黄瑞芳老人把亲手写的3500字感谢信和锦旗,当面送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蔡常春手中。当外科医生20年,即使再忙蔡常春也会抽时间给患者和家属做“术前报告”,形象直观的PPT内容,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从没学过医的人一听就明白。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的这3年时间里,他已经为手术患者做了百部PPT,有时候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在术前为不少患者打开了心结。

“连我这个83岁老太婆都听懂了”

10页PPT给病人家属吃“定心丸”

83岁的黄瑞芳奶奶有个51岁的儿子,前不久,儿子全身皮肤变黄,胃部胀痛,经过检查后被告知得了肿瘤,医生说估计最多能活一年,开不开刀都一个样。

儿子被判了“死刑”,全家人都悲痛不已,每天以泪洗面。今年春节后,黄奶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在门诊找到了蔡常春。蔡常春主任耐心地听她说完儿子的病情后,又认真地看了下片子,并没有直接说是肿瘤,只让她明天早上带儿子来病房找他。第二天,蔡主任和她的儿子交谈了快1个小时,给了他很大的希望和安慰。

细心的蔡常春发现,患者经过减黄治疗后肿瘤标记物都降下来了,怀疑也有可能是良性。经过术前讨论,蔡常春准备了两套手术方案。手术前几天,蔡主任看出了黄奶奶心中的焦虑和不安,于是专门针对患者的病情制作了10页PPT。3月10日周四,蔡常春看了一上午门诊,中午又赶着去做手术,下午3点多从手术台下来时,刚好碰见了黄奶奶,就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你看这里,‘肿瘤’长在胆囊上,累及侵犯肝门部胆管,而胆囊和肝门部胆管就好比是连在一起的两个房间,现在胆囊所在的房间着火了,火势会蔓延到另一个房子。单从影像学资料上来看,这个疾病是良性或恶性的可能都有,要做两手准备。如果是良性的,我们只需要把危房拆掉,受影响的另一间房子进行修补;如果是恶性的,就要做根治术,两个房间得全部拆掉……”影像资料和肝脏立体图不停地切换,为了让黄奶奶听得懂,蔡常春足足讲了近两个小时,那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40分钟。

“蔡主任,CT片子我看不懂,但您通过PPT一讲,肝脏的结构、‘肿瘤’的位置都一目了然,我现在心里踏实了。”黄奶奶郑重地在手术同意单上签了字。

手术当天,蔡常春主任主刀,切除了病变组织送去快速病检,证实并未发现癌细胞。守在手术室外的黄奶奶一家人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全家人喜极而泣。

“人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是最脆弱的,特别是一些关乎生死的手术,此时更需要医生的关心和重视。”黄奶奶觉得能遇上蔡常春这样有技术又耐心的好医生是自己一家人的福气。

兄弟姐妹5个人,给每人讲一遍

一部PPT讲多遍是家常便饭

给患者和家属讲PPT已经成为蔡常春的一种习惯,主要针对疑难复杂的大手术,以及一些不放心的患者家属,有时一部PPT要讲好多遍。

让蔡常春主任印象深刻的一位病人,是86岁的刘奶奶。一年前,老人因为完全不能进食到医院检查,发现为胰头巨大肿瘤压迫胆总管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十二指肠。因为年龄大,身体状况差,手术风险极大。

当时,刘奶奶双侧胸腔有积液,黄疸异常,还出现心衰、肺部感染,若在全麻下做手术,可能要命。但若不手术,刘奶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蔡常春说:“这是一条生命,我们无论如何要救她。”

刘奶奶有4个儿子、1个女儿,子女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同意手术但又怕术中出现风险,有的干脆不同意手术治疗。为让患者家属踏实、放心,蔡主任花了一个晚上制作了数十页PPT。

一天,蔡主任正好在病房碰到老人的女儿,就把老人的病情和手术方案讲了一遍。“就好像人要吃饭一样,动脉、门静脉是提供肝吃饭的营养,排泄出来的东西通过胆管排出,如果胆管堵住了就会出现黄疸。手术主要是把动脉和门静脉保护下来,让肝脏有饭吃……”通俗化的比喻让老人的女儿对胰周的结构一清二楚,首先同意了手术。

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子女过来听蔡常春“讲课”,他不厌其烦地给老人的子女们都讲了一遍,差不多花了6个多小时。由于老人的病情每天都在变化,每个家属都会来问一遍病情,蔡主任每次都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任何疑问。最后,子女们被蔡主任的真诚和完善的手术方案打动,终于都同意了手术。

遇到疑难手术会做两份PPT

术前的给患者,术后的给自己

遇到特殊的病例,蔡常春会做两份PPT,一份用于术前给患者和家属讲解病情,另一份则是给自己总结经验。

去年11月,34岁的彭女士查出肝上长了5个血管瘤,其中最大的一个肿瘤占据整个尾状叶,就在人体最粗的下腔静脉上,周围还有无数血管包裹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致命的大出血。

蔡主任根据她的病情制作了两份PPT,一份是用于给她上“医学课”。“由于血管瘤的位置很刁,周围又被像电线一样的血管包裹着,做这个手术就好比你要维修桌子下面,必须钻到桌子底下才能看清楚。现在我们只要通过镜子照着,不需要打开肚子就可以操作。”经过蔡常春的耐心讲解,彭女士对手术充满信心。

另一份PPT则是做给自己,他把手术的难点、手术可能失误的地方、有利因素都考虑在内,以此提醒自己,避免在手术中出现失误。

去年11月中旬,蔡常春带领团队为她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只在腹壁上开了6个钥匙扣大小的切口,经过9个小时的持续手术,5个血管瘤被全部切除。手术做完之后,蔡常春又把术前的PPT补完,从复杂手术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拾遗补缺。

蔡常春正在用PPT给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方案。

对话PPT医生蔡常春——

肯花时间

与患者沟通

才能有医患信任

武汉晚报记者:听说你曾经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留美博士后,这对你回国行医有何影响?为病人制作PPT是否与此有关?

蔡常春:美国医生把与患者的沟通看得很重要,有时甚至会为病人放小电影详解病情,术前讲解PPT也不稀奇,认为这是双方建立信任、共同战胜疾病的基础。可能由于负责病人太多的原因,国内医生相比国外,与患者沟通的时间确实少了点。

记者:你平时是个大忙人,一周要做十多台手术。给患者“讲课”会不会浪费时间?

蔡常春: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是治疗的第一步,医生不仅治病、做手术,还应该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打消患者和家属的顾虑,这是医患信任的关键一步。当患者真实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方案时,不仅没浪费时间,反而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