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肠肿瘤蝉联7年冠
九成市民主动“排雷”
台湾在肉类及油脂性食物可获量较高,普遍存在无肉不欢等不良饮食习惯,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和遗传等因素,大肠肿瘤发生率连续7年居首位。台湾癌症基金会公布最新一份调查表明,近半数台湾受访者担心“罹癌”,超过亚太44%的平均值。
台湾童综合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张瀛泽介绍,目前台湾每10万人中有45.1个新发病例,意味着每年大肠肿瘤新发病人达1.4万左右,最小年龄仅16岁。情况虽不乐观,但他临床中明显感到,由于民众保健意识强,一旦发现罹癌,约七成在最初Ⅰ、Ⅱ期被发现。这与大陆地区一查就往往碰上肿瘤晚期形成鲜明对比。
因发病率高,台湾对结直肠肿瘤特别重视,有自己的一套筛查方法。张教授介绍,台湾大肠肿瘤筛查方案,是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查加指检,几乎所有的医生,对有肛肠问题的患者,都会通过指检来排查,再对需要的人建议进一步肠镜检查,“人们对大肠肿瘤筛查的接受度很高,常常主动要求指检”。
武汉肠肿瘤患病率
高出全国均值一倍
去年,武汉肠癌的发病率排在全国前列,这与江城人无辣不欢的重口味,酷爱消夜的习惯等关系密切。而与发病率成反比的,则是江城市民对于肠癌的忽视。
不久前,一位26岁的小伙子被确诊为结肠癌,原来他一直大便带隐血,以为是痔疮没有重视,直到半年后便血越来越严重,还时不时腹痛,才到医院检查却为时已晚。
有医院曾对近千名肛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当你上卫生间出现便血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有47%患者选择去药店购药治疗,13%患者不做任何处理。
另一项“你比较乐意接受的筛查方法”问卷的结果也让人瞠目,90.32%的人选择抽血检验,8.82%的人选择粪便检查,0.85%的人选择肠镜检查,市民对大肠肿瘤筛查项目参与度不到两成。
海峡两岸肠肿瘤“联姻”
足不出市可享台式诊疗
肠癌的发展有一个渐变过程,增生——小腺瘤——大腺瘤——重度非典型增生——早期腺癌——晚期腺癌,早期筛查对肠癌来说最有价值。早期治愈率可达92%,术后90%患者甚至不需要化疗,就可正常生活一辈子,一旦发展到晚期,5年生存率尚不足7%。在欧洲许多国家,大肠癌的早期发现率约为80%,遗憾的是,我国80%的患者都来晚了。
大多数被诊断出肠肿瘤的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比如出血,会被认为是痣疮造成;大便变细,有人也觉得没有什么特异性;有黏液便,贫血、腹胀,似乎并不特别,归纳起来还是不重视。
台湾及武汉的大肠肿瘤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促成了武汉博仕肛肠医院与台湾童综合医院的“联姻”。作为临床协作单位,武汉博仕肛肠医院将共享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治疗理念,及规范化的诊疗程序等,对湖北省乃至全国进一步提高大肠肿瘤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