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传统节日,每年此时,人们扫墓、祭拜、踏青,追思怀远。昨天在武汉,冷风细雨没有阻挡住市民们扫墓、祭祖的脚步,各大公墓人头攒动,气氛正浓。
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扁担山公墓,墓区里人流穿梭、摩肩接踵,市民们携带鲜花、纸钱、蜡烛在墓地前祭拜先人、诉说哀思。许多市民全家出行,上有满头华发的老人,下有蹒跚学步的儿童。
“乘坐地铁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很方便。”昨天上午10点多,家住汉阳琴台大道附近的市民陈先生一家9口来到扁担山公墓扫墓,陈先生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在墓前教5岁的孙女作揖叩拜。
陈先生说,以往都是他和兄弟一起两三人过来扫墓,今年全家都来了,带着小女儿过来是为了能让她感受下传统节日的气氛。“过圣诞等西方节日的人越来越多,清明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希望能熏陶孩子,回归传统。”
记者从扁担山公墓管理处获悉,2008年首个清明小长假是个分水岭。2008年以前,扫墓高峰一般在清明节“前三后四”的7天时间。2008年开始,扫墓期逐渐增长,2013年左右,扫墓高峰从每年3月初就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中旬,前后持续一个多月。
在石门峰公墓,今年清明节期间,每天入园的约有3万人次。以前扫墓大部分是一家人来一两个人作代表,现在很多都是一大家子祖孙几代人一起来,扫墓人数也逐年增加。
最近三四年,去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的扫墓人数也呈逐年上升态势,且祭扫时间更长。今年从3月中旬就陆续有人来此祭扫,预计将持续到4月底。
记者观察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清明节,回归到传统中来,前几年盛行的雇人代为祭扫服务现在无人问津。
记者以“代扫墓”为关键词在淘宝网搜索,共检索到108个卖家,但成交订单多在个位数。记者注意到,商铺多在上海、北京、辽宁,其中,位于武汉的共5家,价格从10元到500元不等,均无成交量。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认为,传统节日回归是弘扬传统节俗、传承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契机,清明节是人们寄托哀思、追悼先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精神属性尤为浓厚。政府也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回归和传承,清明节施行小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都是非常好的举措,推动了节日气氛。现在提倡的节地葬、环保葬和文明祭扫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内涵,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推动了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
见习记者孙笑天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