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田巧萍图/本报记者杨少昆
32岁的刘女士体检查出了甲状腺癌,一家人慌了神。那天,父母、丈夫陪她去看协和医院乳腺甲状腺专科黄韬教授的门诊,等到他们走进诊室时,已是傍晚6点多,早过了下班时间。一行四个人轮着提问,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但黄韬仍有问必答,不烦不躁。这就是被称为武汉市最难挂到号的专家黄韬坐门诊时的常态,他因此在网上被称为“最有耐心的专家”。
寻找身边的“语言处方”医生活动刊发后,众多网友推荐了协和医院甲乳外科黄韬教授。记者走进了他的门诊室。
黄教授这样接诊:从病人手中接过检查结果单或片子,认真地看,看了再问病人,问完之后,他会将自己的凳子挪到离病人更近的地方,做触诊。触诊是黄韬在患者中口口相传最神奇的绝活。“这是一个三角形的结节,不是一般的圆形或者椭圆形,表面也不光滑,这样的结节最好是切了。”
最后,他会指着片子上或结果单上的指标,告诉病人手术或不手术、吃药或不吃药的理由,听得患者总是连连点头。当遇到肿瘤的病人,他会耐心告诉病人恶性肿瘤可能性的百分比,他总是这样说:“我担心会变成……”他用的是担心,不是其他的词。
黄韬教授的“语言处方”,让严肃的医疗过程,严谨的医学常识,包裹上了一层温情。
黄韬的号最难挂,挂了号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看病,网友“吐槽”有时候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等待上了,好在黄教授诊断时认真负责,等也值了!漫长的等待滋生出的不满,在黄教授这里戛然而止。
每周日晚上10点到12点,是黄韬教授在好医网上回答疑问的时间,这也是黄教授能给患者开具的另一种“语言处方”。记者昨日查阅发现,他的回答比问的多,有时还会追加回答。
作为武汉顶级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黄韬教授的专家号预约到3个月后,周二一天的专家门诊他看70到80个病人,一周要做20台手术,每天工作时间是早8点到晚8点,时间与沟通成了冲突的两个面。但黄韬教授说,人一生病就会伴随很多心理问题,因为不了解疾病而心生恐惧,医生看病绝不是开药、手术那么简单,而是要先帮助他们正确了解疾病,调整好他们对疾病的态度和精神状态,“语言处方”也是在看病。
协和医院黄韬教授(图右)正在操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
协和医院黄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