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清白菜”,蕴含着“清清白白做人”的家训,这是一个并没怎么读过书的老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昨天,在汉阳区政务中心工作的万先生告诉武汉晚报记者,这“清清白白”年夜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他们家族世代沉淀下来的家风。
家族独创的家训菜
万先生今年42岁,老家在湖南衡阳郊区的一处农村。他小时候对过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桌后,母亲一定会笑吟吟地向全家人致辞:“过年了,桌上有青菜,有白菜,新的一年,大家要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其实,“青菜”就是湖南老家特有的鹅菜叶梗子,“白菜”就是大块白萝卜加骨头炖的汤。
“离家多年,这是记忆里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久而久之,这个仪式就成了除夕夜的“规定动作”,即便后来在外地安家,偶尔因工作原因不能回老家过年,他也会在除夕打电话回家,故意装着问母亲做了什么菜,母亲总会喜气洋洋地在电话那头重复一样的话。
除夕“清白菜”成家规
这个万家独创的“家训菜谱”,其实已经传了几代。万先生的母亲说,她刚嫁进万家,第一年除夕就从婆婆那里学会了。孩子出生后,按照农村的习惯,就要跟老人“分家”,在小夫妻另立门户开伙前,老人立下家规:必须学会在除夕夜做“清白菜”。
现在,万先生的妻子也学会了这两道菜和这个家规,并在每年除夕夜坚持了下来。“对于家族和父母来说,这不仅仅是两道菜,而是寄托了父母的期望和家庭的责任,”万先生感慨地说。
难忘父亲冒雪送工钱
万先生说,长辈之所以将此立为万家的家训,其实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做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他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小包工头,每到临近年关,总有工人不断来家里领工钱,父亲不管手头是否宽裕,一定会如数发工钱,因为父亲信奉“新年不欠旧年账”。有时候,有些工人没来拿,父亲还会给他送去,有几次甚至是顶着大雪送去。母亲也一样热情好客,还时不时接济村里吃不上饭的孩子。
“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但他们清白做人的样子却刻在了我的心里。”万先生说,他时时以父母为榜样做人做事,平常心,不计较。
记者翟兰兰通讯员刘红蕾李素文
晒晒好家风
亲爱的读者,您家有家风家训吗?也许是一句流传下来的话语,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物件,也许是一种家庭独有的美德。武汉晚报开展“好家风”系列报道,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2333333,或关注武汉晚报微信,与我们分享您的家风家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