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委屈过多少“樊胜美”
2016-05-17 07:11: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记者王琼

最近大家都在谈《欢乐颂》,五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女孩住进了同一幢楼,名利双收的女强人安迪,富二代加高智商的曲筱绡,“进取心”强的樊胜美,循规蹈矩的好女孩关睢尔,傻白甜邱莹莹。这些女孩,像从生活中走来,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群人,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樊胜美,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无人帮助,不受待见,好不容易自己挣扎出一点成绩,还要被身边人拖累……

微博上曾经流传过一幅油画,名为“纯洁的亲情”:三四岁的小姐姐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给更小的弟弟喂饭,画上的她,为免烫伤弟弟,正在吹筷子上的菜……

好多点赞的,称赞农村以前的淳朴,称赞以前的姐弟情深,当时二孩没有放开,所以还有人指责独生子女政策让很多孩子失去了手足之情。

我却只想对那个姐姐说:孩子,你应该有个轻松的童年,与你的弟弟一样,被照顾被关心,而不是过早地失去童年,变成小妈妈。

女儿小的时候喜欢听儿歌《井岗山下种南瓜》,歌词是“瓜儿圆里格圆又圆,瓜儿大又大啊,我和弟弟抬回家,抬里格抬回家啊……”视频里小姐姐懂事、小弟弟调皮。这是中国家庭的标配吗,懂事的姐姐,为家庭分忧,照顾父母,用她的幸福与快乐交换滋润家庭的养料,好让那个弟弟慢慢懂事,然后充当门面,光宗耀祖?

妈妈说,外公是他父亲年近50才得的独子,所以得到了上面三个姐姐的疼爱,大姐甚至因为太过疼爱他,被丈夫嫌弃到离婚的程度,当然最后没有离成,那个年代嘛。而我妈说起这个,因为外公说她像姑妈——为了不争气的小舅经常跟我爸翻脸。

小的时候,我常被朋友羡慕,因为我在家地位高,甚至可以责骂弟弟。这在她们看来简直太厉害了。我有个朋友,就常常被弟弟打,她的父母也不说什么。奇特的是,她后来嫁了军官,不单自己随了军,还带走了父母和弟弟。不知道这些往事是否在她的心头还有记忆。

说起来,我的家庭算是进步的。我出生时,奶奶对妈妈说:“女孩好,撑起一个家的其实是女孩。”妈妈经常拿这句话证明我们家并不重男轻女,但还是很怪呀,为什么要女孩撑起一个家?不是应该自己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吗?

前两天,小姑从北京回来,很老了,记忆力也很差了,却坚持要给我钱。我知道她活得并不容易,却还是要给予,要奉献。小的时候,从大家庭到小家庭,所有的麻烦事,好像都是大姑和小姑解决的,当我独立面对社会,才知道要管那么多事,她们何等艰难。

我没有实现奶奶的期望。我尽我所能地照顾父母,体谅弟弟。但我更爱我的家庭,我的女儿。我相信,人与人是可以互相帮助的,但我做不到为别人牺牲,有牺牲就会有怨憎,一体两面,无法回避。

《欢乐颂》的评价两极分化,但因为樊胜美,我坚定地站在赞美那一边,它直视了中国家庭多年对女孩的“委屈”,它从之前家庭和美、无私奉献的模式里跳出来了,让大家看到一个被逼着奉献的女孩内心的苦痛。

现实在变化,我身边有两个生了龙凤胎的父母,选择让先出生的女儿变成妹妹,理由是“男孩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不认为这样的选择是好的,但我欣慰于这种对女孩的保护。

“二孩”政策放开,很多的家庭可以有更多的孩子了,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完整的关爱,因为一个没有被家庭好好疼爱过的女孩,不管以后的生活多么明亮光彩,她的内心仍然会不安又傍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