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雕饰,不失本色
2016-11-14 09:45:00 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市四十三中高三(7)班纪晓非

黑夜原本黑暗,但因霓虹灯的点缀而变得光彩;玉石原本糙砺,但因精准的打磨而变得更显碧色。保留本色与适度雕饰二者同样重要:山石凭借自身的棱角分明,卵石借助水蚀砂磨变得莹润光泽。但是无论如何雕饰,石的本质依旧是石头。

在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人们更渴望抛开那冰冷的机器,去感受事物真实的一面。正如作家安妮宝贝在《素年锦时》中所写到的:“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群人之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后退的位置。”

去年九月,青年作家蒋方舟在新书出版会上发表了主题为“抵达一种诚实的生活”的演讲,对自己的童年进行了审判。她回忆自己从七岁写作,但慢慢开始变得像马戏团一样,给人观赏。她认为自己粉饰了童年,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爱书如痴、勤奋、天才的孩子。当她重新审视“七岁写作,八岁看米兰·昆德拉,九岁说尼采写得不好”这样的叙事时,她发现都是一种谄媚。她的写作,从一开始就带着展示功能,是一个“表演项目”。

展露本色是一种真诚的表现,让自己诚恳地接受自己。适度雕饰是为更好展现本色,但一旦雕饰过度,就会如同过度的使用了大彩灯,造成光污染。

一群跳广场舞的重庆“花样奶奶”为了能上春晚,集体整容。你一定难以将那衣着开放、黑丝高跟的“美眉”与“奶奶”联想在一起。老年人渴望永葆青春活力,但为何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外貌用假冒伪劣的年轻与年轻人比?我更敬佩那些彰显“夕阳红”本色的老人。

适度雕饰,不失本色,才是诚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