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坛和现代文学研究界将迎来一件可喜的大事,将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四世同堂》在美国遗失的英文原稿已经被找齐、译出,并将全文刊登在下一期《收获》上。这将是老舍先生这部巨著第一次真正以本原的面目示人。
《四世同堂》最后13段
并非原稿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但是可惜这部著作是个残本。据老舍当年初步设计,这部著作分为3部,共100段,1944年在重庆的报纸开始连载。老舍本打算用两年时间写完,但由于时局动荡和身患疾病,直到1945年底他才完成第一、第二部。此后老舍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国完成的,其英文版1951年在美国出版。
但《四世同堂》第三部的最后13段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并未出中文版;后文稿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时,因中文版只有87段,只能根据《四世同堂》英文版翻译了最后13段,才勉强凑齐。这一版本绝不是老舍的原稿,因为最后13段是经过美国出版社和编辑大量删减后的节选本和删改本。
根据这样的本子做研究,是很难得窥老舍原始设计和创作全貌的。
根据原始手稿
原汁原味呈现老舍风貌
幸运的是,有一位有心人和翻译家对这件事一直在关注。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赵武平多次赴美进行研究和考据,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及美国各地寻找老舍及其文学经纪人、出版商等等人物的第一手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老舍《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原始翻译手稿。
这原始手稿是老舍跟《四世同堂》第三部译者合作的结晶,它是完全根据老舍那时刚刚完成的第三部“饥荒”的未刊稿译成的,是当年老舍跟此书的英文译者蒲爱德每天合作翻译、共同完成的成果;它是老舍最终参与定稿的原件。可以说,它是目前世上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老舍原作本来面目的版本。
但找到了英文原稿,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还原老舍的著作。为此,赵武平深入研读老舍的全部著作,认真体会老舍写作的风格、遣词造句和展示故事的技巧,仔细揣摩老舍的语气、修辞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这里面最难做到的是将老舍的表述风格内化进自己的翻译,从而真正呈现出老舍作品的风貌。
英文原稿
比英文回译版多了九章
当年老舍急着赶回新中国为祖国效力,他跟译者蒲爱德完成了英文译稿后就匆匆回到了北京。
赵武平将英文原译稿和英文出版稿进行了对比,他发现未被肢解的英译原稿第三部《饥荒》原始内容比出版后的英文回译版多出了九章。
赵武平发现,当年英文编辑的肢解手段有时是直接删去章节,比如老舍原著的第27章、36章全部被剔除;此外还有删节合并,比如将23、24两章合并为一章;更有甚者,那就是将不同内容和情节重新并列组合,篡改内容和情节,甚至将人名都改变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英文版仅是原书内容的20章,这次赵武平补译出了16章,这是一项可贵的填补空白的工作。
赵武平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的译文将会在下一期的《收获》杂志全文刊载,计有十万七千多字,50多页。这本流落海外近70年、曾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作终于又能以它的真实面目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据人民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