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世俱杯半决赛中,皇马2:0击败中北美冠军墨西哥美洲队,决赛将与日本东道主球队鹿岛鹿角争夺冠军,为皇马进球的是本泽马和C罗。C罗这个进球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主裁判误判为越位之后,“录像裁判”又帮助C罗重新得到了这个进球。
C罗进球一波三折
昨天比赛的进球对C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既是C罗俱乐部生涯的第500球,也是C罗首次为皇马在世俱杯破门。
比赛第93分钟,J罗送出妙传,C罗反越位突入禁区后斜射破门。就在C罗与队友们一起庆祝时,主裁判卡塞雷斯示意越位,进球无效。不过,主裁判似乎对自己的判罚并不肯定,要求录像助理裁判观看录像后做出进球是否有效的决定。
当墨西哥美洲队门将准备开后场任意球时,卡塞雷斯改变了自己的判罚,确定C罗进球有效,这一决定显然让墨西哥美洲队球员感到不满,皇马球员也有些迷惑。录像回放显示,在J罗直传时,C罗并不越位,助理裁判也没有示意C罗越位。
世俱杯首试“录像裁判”
这并不是录像裁判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比赛中。在今年9月1日意大利对法国队的友谊赛中,就曾使用录像辅助裁判系统来帮助“执法”。而本届世俱赛是国际足联首次在国际俱乐部赛事中推出“录像裁判”。
在此前进行的鹿岛鹿角对国民竞技的世俱杯半决赛中,国民竞技后卫在禁区内绊倒了鹿岛鹿角球员,录像助理裁判在观看录像回放之后将信息传递给了主裁判,主裁判也在4分钟之后改判点球。这是世界足坛首次通过“录像裁判”辅助来判罚点球。
按照录像回放的规则,首先是主裁判要求录像助理裁判在回看录像之后做出建议,然后将建议通过耳机告知主裁判。主裁判根据录像助理裁判提供的视频或信息做出决定。
“录像裁判”也有争议
录像裁判的应用固然是为了减少或避免争议,然而新生事物难免会有纰漏,加上运用不当,有时反而可能引起混乱。
比如,并非所有争议都可以使用录像回放技术。按照国际足联此前的说法,使用录像回放有四个原则:一是判断球是否越过门线;二是判断禁区内的犯规是否构成点球;三是某些粗暴的犯规该不该给红牌;四是帮助裁判认准犯规球员。然而,在皇马击败墨西哥美洲队的比赛中,判断C罗是否越位似乎并不在使用录像回放的原则范围内,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使用录像回放还存在模糊不清的范围。
再比如,执法过程中,裁判也不能过于依赖录像裁判。鹿岛鹿角对国民竞技的比赛,国民竞技后卫犯规后比赛打了一分多种,这个时候主裁判才收到录像助理裁判的提示,“之前那是点球。”这期间的中断对比赛流畅度也是一种伤害。
有媒体称,录像裁判的运用是“足球史上一场革命”。录像裁判在世俱杯上的运用只是一个尝试,主裁判和录像助理裁判如何默契配合,如何在执法中明察秋毫又不轻易中断比赛节奏,恐怕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善。
“录像裁判”背后有个视频分析室,帮助主裁判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