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儿医荒”要靠“有形的手”发力
2018-01-15 07:10:00 来源:汉网

近日,天津海河医院发布公告,因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即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消息传出后,天津市卫计委协调派出儿童医院两名医生前去出诊,保证周边患儿就医。此事也引发了网民对“儿童看病难”“儿科医生缺乏”等话题的热议。

今冬突如其来的流感,让各地医疗机构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儿童因为抵抗力差,且长期处在学校等人员聚集的环境等原因,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虽然流感的大面积流行是偶发情况,医生“超负荷工作而病倒”也只是个例,但足以看出目前医疗机构在儿科医生的配备上存在短板。

偶然之中往往有必然,官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按照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目前缺口超过了8万。

“儿医荒”的形成,总体来看包括两个方面:增量的不足和存量的流失。再说得直白点,想来的人越来越少,正在干的也萌生去意。

就从业者个体来说,当什么科室的医生,或者当不当医生,仅仅是专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问题。但如果放大到整个行业,特别是考虑到“二孩时代”的全面到来,这种局面就必须引起重视。

已有论者指出,医学上的“儿童”,并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从儿科的特性来看,在用药和检查上有诸多限制,收费不会太高;小病和常见病居多,不利于出科研成果;儿童配合就医的能力差,诊断难度大……种种原因造成儿科吸引力差,或者说不受重视。

如果从市场的眼光看,某个行业如果无法创造足够的价值,必然造成其吸引力下降,进而无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儿科面临的窘境,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但是,医疗行业关乎公众的生命健康权,显然不能只用市场的指标来考量。而儿科所创造的价值,也绝不仅仅是收费账单上的条目,而是关乎社会的未来。

即使儿科的种种特性难以改变,但相关部门必须对这种“市场失灵”有所准备,及时介入。从人才培养、福利待遇到职业发展等等环节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切实提升儿科的吸引力。只有让有志于此的医疗行业人才愿意来,也留得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