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硚口模式”孵化的家庭医生成长样本
2018-06-11 09:47:05 来源:汉网

从“两个千方百计”工程到“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工作,居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

杨亮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社区巡诊活动

从“两个千方百计”工程到“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工作,居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自5月28日起,武汉市卫计委、长报集团联合推出武汉首届“寻找身边的健康守门人”活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市民们通过多种方式推荐身边优秀的家庭医生。最近,很多居民推荐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汉水中心”)的青年家庭医生杨亮,讲述接受杨医生签约服务的暖心细节。

硚口区卫计委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两个千方百计”工程和“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工作,形成独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硚口模式”,孵化了一批优秀青年家庭医生团队,令居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杨亮的成长,也可以称之为“硚口模式”下青年家庭医生的成长样本。

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如饥似渴

眼前的杨亮医生个子不高,一副细边眼镜更显斯文,说起话来轻言细语。

6月5日,同济医院心内科,已是晚上9时多,杨亮医生站在患者床前,身体微微前倾,柔声询问病情,不忽略任何一个生活细节。接着他让患者躺下,听诊发现心脏有杂音,叩诊时也能感觉到心脏有扩大。这位50多岁的汪先生因扩张型心肌病从通山县转诊而来,经过这一番十多分钟的医患沟通,汪先生对自己的病情有更详细地了解,他的面色从刚来时的不安转向平静,放心地躺了下来。

从6月5日下午5时30分,到第二天中午12时,杨亮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他负责这一楼层近50名病人的夜间医疗维护。这天夜里收治的新患者较多,杨亮几乎一夜没睡。中午,杨亮值班发现一位60多岁男患者心跳过缓,神志模糊,烦躁不安,他查看心电监护,以最快速度把除颤仪等抢救设备放到床前,一边准备抢救措施一边报告上级医生。经过一番紧急处理,病人转危为安。

硚口区卫计委近年来一直大力选派青年家庭医生到大医院进修,仅杨亮就多次到湖北省中山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学习。今年5月7日,他又被选送到同济医院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进修。

40岁的杨亮毕业于江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0年前,他应聘来到汉水中心,负责皮子街社区,他把一名医生的黄金十年奉献给了这个老旧社区。

服务人群越多,肩负责任越大,他就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充电。同济医院的快节奏、严要求让他觉得每天都有收获,他对工作丝毫不敢放松,仔细记录着指导老师、教授的每一句叮嘱,上班期间从不接私人电话,一分钟也舍不得浪费。

为40年爱情传奇保驾护航

杨亮目前签约服务居民为800余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八成,其中15位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重点管理糖尿病患者有113人、高血压患者226人、残障人士21人。常年的跟踪服务,社区爹爹婆婆的健康状况,他或许比老人们的儿女更清楚。

杨亮的照片和电话公示在小区内,每周三他会来到皮子社区的家庭医生巡诊室巡诊。忙碌之余,他会带着团队按照预约的时间,对有特殊需求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6月4日下午,杨亮刚从同济下班,就赶回到社区巡诊,坐在小区长椅上聊天的老人们看到杨医生又来了,都开心地跟他打招呼。杨亮一边和老人们聊天,一边了解病情,给出一些用药建议和生活小贴士。

杨亮走访的第一家是仁寿路原武汉火柴厂宿舍一楼,这家的主人汤少斗、王明芳老夫妇演绎着一段爱情传奇。1978年,这对年轻夫妻还没有来得及举行婚礼,汤少斗就从电线杆子上摔下来,导致高位截瘫。王明芳悉心守护丈夫40年,2013年补办婚礼时多家媒体都做了报道。杨亮为卧床不起的汤少斗在家进行了常规体检,告诉他和王奶奶如何预防便秘和失眠。平时杨亮有空时就过来看看,细心的王奶奶一有疑问就找杨医生咨询,因此,汤爹爹的健康状况良好,这么多年来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这40年爱情传奇将延续下去,更加离不开杨亮的保驾护航。

看过汤爹爹,杨亮又上7楼来到独居的刘爹爹家里,刘爹爹心脏安过3个支架,爬个7楼得半个小时,杨医生为他查了血压,又提醒他心率不齐如何用药。年过八旬的朱婆婆老两口住在原搪瓷厂宿舍4楼,这些天爹爹脚被车撞肿了,杨亮进行了局部处理,临走朱婆婆有些不舍,眼睛竟湿了,直夸杨亮像自己的孩子一般贴心。

与大医院互联互通织密基层健康保障网

汉水中心与大医院有着紧密的联系,周一到周四都有武汉市第一医院专家前来坐诊,并定期给中心的家庭医生们上课。每个月同济医院的专家会来开展至少两次“同济日”活动,为居民送来家门口的同济服务。家庭医生作为持证上岗的全科医生,他们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会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去年6月7日上午,63岁的彭雪芹婆婆被爹爹搀扶到中心诊室,杨亮发现婆婆喘着粗气,额头隐隐约约在冒汗,爹爹焦急地说,她胸口蛮疼。杨亮知道婆婆有高血压和冠心病一直在服药,快速检查后,杨亮先给婆婆口服硝酸甘油片,立即进行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同时通过医疗联合体医院——市一医院胸痛中心转诊平台,将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相关检查和处置上传,市一医院胸痛中心迅速开启绿色通道,婆婆由汉水中心医护陪同很快转到了市一医院。

家庭医生常年熟悉患者病情,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和处置。70岁的张友香婆婆家住汉宜社区,干咳大半年,晚上睡不好觉,跑了不少医院吃了各种药也不见好转,老人觉得“快崩溃了”。杨亮发现婆婆吃的降压药有比较罕见的干咳副反应,建议婆婆换一种降压药,干咳很快消失,血压也保持稳定。家住银河小区4楼的涂宝珠婆婆一直拉肚子,跑过多次医院找不到原因,杨亮感觉不像是普通的细菌感染,他建议查查真菌,一查果然是真菌感染,口服抗真菌药物后病情很快好转。

回首十年,杨亮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医生,他们不会经历惊心动魄的大抢救,遇到疑难重症也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他们是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提供着健康管理服务,他们有的只是平凡与坚守。

如果把中国医改比作一条路,每一个家庭医生就是一个个铺路石,而老百姓对他们的赞扬和感念,就好似路上开出的一朵朵小花,绽放一路芬芳。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硚口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正是实现这一民生工程的主力军。

如何将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硚口区卫计委创新思维、真抓实干,着力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硚口模式”,提升了居民的健康获得感,也孵化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家庭医生。

“两个千方百计”工程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

为了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签约居民更便捷、更优质地享受健康服务,去年岁末,硚口区提出“两个千方百计”工程:千方百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千方百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硚口区在优化服务、做实履约、提升能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举措。

硚口区卫计委首先提出“招一批”“送一批”“请一批”:招揽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将有潜力的医生送到大医院进修,同时将有特长的老医生请进来服务居民,带教培训年轻医生,快速提升中心的技术水平。

此外大力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在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糖尿病管理专科”“高血压管理专科”,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提供专业、全程、连续、规范的慢病管理。通过特色专科建设,倒逼社区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居民在基层就医,促进完善基层“造血”功能。

为提高居民“获得感”,他们还探索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优先安排专家教授、优秀家庭医生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坐诊,签约居民在预约时间段可即时就诊、确保充裕的诊疗时长、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开设慢性病长处方等。

“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构筑健康家园

今年年初,硚口区卫计委以“红色引擎工程”为统领,与社区各基层组织紧密合作,全面推进“红色港湾·家庭医生在行动”工作。老年居民能够在社区就近享受医疗、康复、健康体检、上门服务等,享受便捷医疗服务同时获得优惠,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以医带养、以养促医、医养结合的目标。

特色鲜明的“硚口模式”使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档升级。辖区共设立了102个家庭医生巡诊室,公示医护人员照片和手机号,严格按照巡诊时间、服务半径及服务内容开展巡诊。99个家庭医生团队穿行在街头巷尾,提供巡诊、社区护理、康复指导、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开展系列活动达130余场,目前已为300余位失能、独居老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硚口区卫计委负责人介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本力量,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主力军作用,不断做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硚口模式”全力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省市有地位、群众有威信的民生品牌。

文/罗兰 汤晗  唐睿(实习生) 图/胡冬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