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19个经开区迎重磅利好!这些经开区已和高新区合并
2019-01-21 00:00:38 来源:汉网

17日,《经济参考报》题为《国家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文件酝酿中》的报道称,我国一重要开放平台将迎重磅新政利好:相关部门正在酝酿起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文件,我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有望被赋予更多改革自主权。
   
  开放高地增多带来新挑战
  
  全国至少有12个经开区和高新区合并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商务部等部门有一系列新思路,包括“提升开放平台”,把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平台,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政策文件正在酝酿,具体内容正在加紧研究论证之中,会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此举目的是:激发对外经济活力,稳定外商投资。
  
  “探索国家级经开区与高新区的整合优化,打响新一轮升级战,已成为当前一些经开区的重要议题。”
  
  今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自贸区等开放高地日益增多,原来的经开区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约束等新挑战和困难。“对此,一些地方的经开区正在进行新的尝试,谋求转型升级”。
  
  据长江日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12个经开区和高新区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并,包括:
  
  ● 上海高新区和浦东区合并
  
  ● 广州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四区合一
  
  ● 重庆高新区与经开区(含出口加工区)合并到北部新区
  
  ● 苏州高新区和虎丘区合并
  
  ● 青岛高新区和开发区合并
  
  ● 南京高新区和浦口区合并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心商务区合并
  
  ● 荆门高新区、开发区、掇刀区合一
  
  ● 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统筹发展
  
  ● 延安高新区和东区合并
  
  ● 张家口高新区与南新区合并
  
  ● 龙岩经开区、高新区整合一体化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合并的经开区和高新区,“高”和“新”是鲜明“标志”,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 高端要素集聚;
  
  ● 创新“浓度”高;
  
  ● 聚焦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
  
  ● 密集围绕高端制造等现代产业展开布局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在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的榜单中,综合排名、产业基础、对外贸易都荣登榜首。
  
  其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园区近年来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先导产业,加快构建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人工智能是园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将全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国家人工智能众创基地”。据了解,目前该区已经集聚超过120家人工智能企业、15家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
  
  曾经一个重工业一个重特色产业
  
  如今走向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经开区与高新区除名字不同,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牛凤瑞解释:“一个是工业聚集地,一个侧重特色产业。一般而言,一个城市先有‘经开区’后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主要承担迅速做大经济总量的任务,而高新区承担的是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
  
  “但随着中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如今来看,很难再把两者严格区分,走向融合、走向统筹发展,将是一个发展趋势。”
  
  牛凤瑞表示,事实上,“经发区”和“高新区”,均是前期推进开放和改革战略的产物,国家建设两者的初衷是一样的。
  
  据新华社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的产业之间如何互补,突出产业的集聚优势,政府都要发挥较大的作用。
  
  “经济技术开发区”既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规律又着眼于区域发展规律,能够进入园区的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优惠提供工业用地和税收减免。
  
  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经开区达到219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更多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指建立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第一个国家高新区是1988年5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截至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高新区达到168家。
  
  国家顶层政策不断“升级”
  
  未来经开区着力“软环境”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开区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在我国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增大。
  
  长江日报记者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商务部2018年12月发布的《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13.8%;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超过400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7件。
  
  另一组数据也体现出经开区在我国经济中的“分量”:2017年,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8.9万亿元,同比增长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级开发区的顶层政策体系也在逐渐完善:
  
  ●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18年,商务部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工程作为重点,推动开发区创新;
  
  ● 2018年底,商务部发布《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对全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进行了全面“体检”和量化评价。
  
  近期,各地更是密集出台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近日,福州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 浙江省印发了《关于加快国际产业合作园发展的指导意见》;
  
  ● 作为后起之秀,长沙经开区高起点布局汽车产业新生态,提出“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发展目标。
  
  牛凤瑞认为,未来,经开区的发展应着力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包括提升创新创业、科技服务、资金融通、人才服务、协同开放等体系的建设。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未来商务部将按照产城融合、二三并举、创业创新、招商引智、体制优化、精简高效的发展方向,继续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

        长江日报 高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