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拼搏赶超 凝神聚气
2017-03-09 07:38:00 来源:长江日报

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

信仰源自于认同,而认同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之上。宣传和巩固这些理想信念,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加深人们的理解与认知,将其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更好地构筑与体现信仰的引领作用,并不断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制定实施“熏陶工程”,正基于这一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市上下发起拼搏赶超,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冲锋号角的当下,汉阳区借助广泛而有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成风化人、凝神聚气,坚持正确的引导方向,打造牢固的民意基础和良好的干事氛围,无疑是题中应有之意。

熏陶是顺势而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更在乎“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汉阳区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建立扩展,探索“图书室+咖啡厅”“图书室+茶座”“图书室+美术馆”等方式,确保社区图书室长久发挥效用。同时鼓励各单位举办主题读书会、读书交流、读书沙龙活动,以文艺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寓教于艺,在培养群众的兴趣爱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播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熏陶是润物无声。只有接地气、连民心的实践活动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汉阳区近几年举办了“知音文化传播大赛”,吸引25.8万年轻粉丝在线观看;创新运用“宣讲+话剧+网络直播”,培养了百余名80、90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员;举办16期“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了118个社区万人同步学。近100个生动有趣的原创文化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广泛共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树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认识在反复加深。

熏陶是相互感染。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相同的主题,社会共识将不断得到印证强化。在汉阳区,党政机关整合政务微博微信,传递党的声音开展党建工作;事业单位开展便民利民主题服务竞赛;街道社区深入推行“六小工作法”;中小学校扎实开展“起点阅读”“朝读经典”活动;国有企业强化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非公企业重点培养年青一代后备力量;社会组织着重健全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从个人到家庭,从先进到后学,从小共同体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在生成和接力。

熏陶是层层积累。物质财富要靠日积月累,精神财富也需要长期积累丰富。因此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贵在从细微做起,长期坚持不懈。不管楼梯间还是互联网,家风还是机关作风,汉阳区从小处着眼推行九大品牌项目,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党的理论、历史教育、文明观念、修身励志、法律常识、电子政务等方方面面,在不同层面不同纬度为民众提供文化思想上的贴身服务。实现了党的理论宣传“全覆盖”,核心价值观“都知晓”,百姓需求“皆回应”,服务群众“零距离”,社会风气“真好转”。

改革年代呼唤创新精神,拼搏赶超要靠信仰护航。唯有通过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和浸润,信念信仰真正住进了心坎里,我们的思想精力才会始终聚焦于中心工作和各项重要事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抖擞精神,坚定信仰,为复兴大武汉努力奋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