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肖志中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优化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这为武汉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是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升级。目前城市格局发展重点不突出,六大新城组群发展产城融合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反磁力”。我们需要在现有六个新城组群的基础上,将位于城市发展重点轴向、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光谷、沌口、临空地区升级为三个副城,打造成为武汉发展的战略重点,形成有重点、开放式的“133”新空间模式。从城市远期发展目标来看,需要明确空间载体,对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功能进行精准落实。未来需要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从空间支撑角度,需要对这些核心功能进行空间落地,“133”实际上突出了对以上功能的差异化承载,主城和三个副城突出了对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功能承载。
从规划实施来看,需要加强特色营造,引导差异化发展。主城、副城、新城组群是具有不同功能、不同发展重点、不同空间组织模式的差异化板块,要加强差异化、特色化制定规划和实施策略。
“滨水生态绿城”是生态化的生动体现。从生态文明角度,要体现以功能导入为基础,实现从底线约束到生态功能的升级提升;从资源利用角度,要注重以水文章为核心,实现从生态资源向生态宜居环境的转变;从生态实施角度,要加强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实现从规划共识向机制保障的转变。
“新城”“主轴”“绿心”是构筑世界一流城市格局的重要抓手。新城是承载城市新功能、承担世界城市功能的载体,武汉要迈向世界一流城市行列,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独具特色的长江新城;城市主轴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展示了当代最高的城市文明程度,长江在武汉穿城而过,两岸是城市的核心精华,是武汉天然的城市主轴;“绿心”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世界一流城市品质的体现。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百湖之市,山水资源众多,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