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智)昨日,记者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统计,截至3月14日,相关车企共召回61次,召回数量达到193万辆。从召回原因看,导致车企召回的最大原因仍然是安全气囊。
统计显示,193万辆招回汽车中,欧系品牌的召回数量最大,达到了902632辆;日系品牌召回量共为475467辆,位居第二;美系品牌召回量为233312辆,排列第三;其后依次为,韩系品牌召回汽车128343辆,中国自主品牌召回汽车192902辆。
从召回次数来看,宝马今年以来实施召回的次数最多,共计8次,大众召回了7次,奔驰召回了6次。而从单次召回数量看,一汽大众在今年3月3日宣布一次性召回了68万辆奥迪汽车,涉及的车型既有国产的奥迪A6L、A4L和Q5,也有进口奥迪A4allroad和A5,召回原因是发动机存在起火的安全隐患。
受高田气囊召回风波的影响,不少车企相继召回安全气囊存在安全隐患车型,包括豪华车也多次入围召回榜单。
3月14日,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部分进口路虎揽胜和捷豹XF系列汽车,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28346辆。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前排乘客位置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这也是高田气囊导致在国内最新的一次召回。
据统计,今年由于安全气囊导致的召回比例最大,多达19次;其次是发动机导致的召回,达12次。
每年3·15,对于车企而言,“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
但也有例外。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同时发布了两条召回信息,一则是捷豹路虎召回部分进口路虎揽胜和捷豹XF,共涉及28346辆;另一则是奔驰召回部分进口2016年款GLESUV系列汽车,共计13辆。
按常理,车企主动召回具有安全隐患的车型,一般会避开3·15这样敏感时期。而捷豹路虎和奔驰却在聚光灯下主动“自曝家丑”,难道不担心品牌形象受损吗?
再来说说另一则有关召回的事情。
两天前,记者接到市民李先生的投诉,反映他购买的进口大众甲壳虫被通知召回,需要更换制动助力器上真空泵。李先生说,“当初出于对大众德系品牌的信任,我才购买了这辆甲壳虫。现在车辆出现安全隐患被召回,反映出大众汽车质量的不可靠”。
其实,这两件事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差异背景下,对汽车召回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
人无完人,车也不例外。作为一种集合了智能化、电子化的高科技商品,一辆汽车由上万种零件组装而成,在生产过程中要历经数百次的工序,但凡某一个组装环节、工艺处理不当,或者某个零件出现质量瑕疵,都可能引发后期汽车召回。去年出了个“高田安全气囊门”,让半个汽车界受连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召回事件层出不穷,连豪华品牌也没能置身事外,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汽车召回,消费者应理性辩证地看待。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并没有遇到已发故障,召回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保护制度,主动为车主解除质量隐患。目前,大多数汽车召回事件,都是车企主动召回,车企需要承担车辆检修、配件、工时等巨大成本开支。从这个角度而言,主动召回安全隐患车辆的车企,体现了车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为其点赞。
2016年,国家质检局共发布汽车召回公告169个,涉及45个汽车品牌的近200款车型,召回的车辆首次突破1000万辆。我们希望车企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主动召回。
(记者张智)
记者手记
汽车主动召回,请再多一点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