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武汉外国语学校,将继续积极促进国际优质教育引进、交流和本土化融合,继续做武汉乃至湖北省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实践的先行者。”昨日,武汉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武汉外校)校长王治高在谈起学校未来的远景规划时,表露了他的设想。
从小学到高中
全学龄段国际化教育
王治高介绍,武汉外校的国际化办学道路历史悠久,且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踏实——
1964年,武汉外校创建时,就是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
1995年,获得湖北省第一个国际学校资质——武汉国际学校;
2000年成为湖北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方举办者;
到2013年,已经全面建立四个涵盖国际、国内,涉及小、初、高学段的在线教育平台。
放眼未来,王治高表示,武汉外校将继续国际化、现代化和集团化的办学趋势,在继续夯实国内基础教育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国际教育的巩固、拓展和提升。如计划引入包括剑桥大学国际考试院的初中、小学checkpoint课程、总部位于瑞士的IBO设置的初中MYP课程和小学PYP课程体系,建立国际预科学院等,搭建国际主流素质教育体系。
武汉外校期望通过优质国际课程的引入,融合本校国内基础教育优质管理,更好达成教育的中西合璧,将原有的外语特色基础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进一步做强做大。
坚守城市中心
感受城市发展脉络
曾有人问过王治高,武汉外校是否要搬到远离闹市的城郊,建设更大的校园。王治高表示,“我们为能服务人民服务社区服务城市而倍感荣耀,学生要学习的,也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这个时代这座城市共同呼吸,共同成长。”
为了培养孩子国际化的意识,武汉外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非常紧密,将教育理念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同样,坚守城市中心,我们离孩子的家庭也就更近,更有利于我们去服务好家长和学生。”
从输出到服务
聚集人才建设“三化”大武汉
中澳班学生徐耀斌,进入武汉外校时曾是个调皮的孩子。通过3年学习,他顺利考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在国外吸收了前沿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后,他回到武汉光谷软件园创业,雇佣了4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不乏名校的博士、博后。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同时要吸引青年才俊留汉,助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也给武汉外校的人才建设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王治高说。
在“三化”大武汉的建设过程中,招商引资被作为拼搏赶超的一号工程。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家、精英人才将在武汉集聚。作为武汉市投资“软环境”的一部分,武汉外校一直致力于为建设美丽江城的各路英才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未来,武汉外校也将继续通过多种途径,为国际化的大武汉建设添砖加瓦——通过雇用外籍教职工,能带动教学师资力量的国际化;通过解决区域国际人才子女教育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帮助高端人才安心扎根;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为武汉培养本土的精英人才,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王治高说。
文/刘元聪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