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伦敦书展上一单签约引发舆论热议: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下属的柯林斯学习出版社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署协议,把涉及36个品类的上海全套基础教育数学教材引进英国。
其实,中国基础教育的辐射力,早已不止于英伦三岛。美国、芬兰和南非等许多国家,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不少国际组织,也都来中国“取经”。
中国教材首次成套进入英国基础教育体系
当不少中国父母热衷于给孩子购买国外绘本和英文教材时,中国教材却首次成套进入了作为教育发达国家英国的基础教育体系。
按照计划,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上海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
英国学校使用中国教材,其实是英国近年来系统引进中国数学教育“上海模式”的一部分。这背后,是中式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育理念“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输出。
中国教育“上海模式”最初受到全球关注,是因为中国学生在国际教育评估中的抢眼表现。2009年和2012年,经合组织发布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上海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位居榜首,引来包括英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取经”。
中式教育“出口”英国,是中英教育交流持续深化的成果。正是在深入交流中,英国师生发现,中式数学教育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和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还在于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中国教材的输出水到渠成。
中国基础教育模式培养人才的效果得到了英国教育界认可。2016年,英国教育部斥资4100万英镑支持推广“上海掌握教学模式”,将英格兰地区8000所中小学纳入其中。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事务的国务大臣尼克·吉布说,这些措施将确保年轻人能为“日后的学习和21世纪的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多国曾专门组队来中国“取经”
在一些西方人的认知里,中式教育似乎还只是停留在填鸭灌输、死记硬背这些陈旧模式中。不过,观摩过中式课堂的西方教育者发现,中国教师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015年,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12人教师访问团来到杭州拱墅区,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印第安纳州是美国数学教育最强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课后,美国老师们大大赞扬了“中国式课堂”。
在中国学习三天,美国老师特别羡慕中国老师的“教研活动”,一个学科的老师一周有一个下午的专门时间,可以在一起探讨、磨课,提高业务。这在美国,是没有的,这四位老师在印第安纳州几个不同的小学任职,他们都是“全科教师”,包班教学,要教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所有学科。
美国老师还表示,很羡慕中国老师有一套教材,希望回去能把中国的教材带回去。“在美国,我们没有专门的教材,只有一个课标,这个年级要到什么目标,但是你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全部要靠自己来想,自己找教材和材料”。
不止是美国,芬兰、南非、马来西亚、哥伦比亚等国的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均来到中国,探寻中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奥秘。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