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算起,我国通信卫星事业已历经40多年。
目前,我国已形成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数据中继等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体系,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6颗,转发器总数量达273个,构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联互通的卫星测控和业务监测网络,建成了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卫星电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质量173公斤,设计工作寿命20天,实际工作了28天。至今仍在轨道上。
1984年4月8日
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质量约920公斤,设计工作寿命3年。每颗星上有2路转发器,每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为8W。不但可以完成国内陆地地球站的卫星通信,还可供远离国土的海上移动站进行通信试验。共研制和发射5颗(包括东方红二号甲),均已退役。
1997年5月12日
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质量约2266公斤,设计工作寿命8年,24个C波段通信转发器,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传真、VSAT网和电视等业务。
同时,“东方红三号”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了一个高可靠的通信卫星平台。今天,利用该平台,中国航天人已经研制发射了数十颗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嫦娥一号和二号月球探测卫星等都是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基础上创新研制开发的。
2006年10月29日
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的首颗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质量约5100公斤,设计工作寿命15年,可装载24路中校功率转发器。
自2004年尼星一号实现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以来,“东四”平台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13个国外客户订单,客户遍及除北美外的所有地区。至今,“东四”依然是中国航天竞争国际商业卫星市场的主力平台。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