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庖丁解牛” 那样去读书
2017-04-17 11:03:00 来源:长江日报

你问我答

故事:我自认为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小到大看了不少书,可往往是看的时候很“过瘾”,看完后却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没记住,写作、说话时也不能“引经据典”,一直没什么收获。这样的话,我这些书不就白读了吗?

同学们的课外时间也很宝贵,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每读一本书都得到最大的收获呢?本期的《你问我答》,知心姐姐邀请了青山区红钢城小学的语文老师杨胜,教大家如何选书,并将一本书读透。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觉地学习阅读技巧、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大多数学生很爱读书,遇到喜欢的书常常手不释卷,但他们在阅读中经常只关注情节,读后收获却不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将整本书读透呢?

从“遗忘之处”找信息

同学们在看整本书之前,必须先看书的封面、勒口、封底、书腰、扉页、序言,这都是同学们在平时阅读中很容易忽视的地方。

阅读封面通过看书名和仔细观察图画可以猜想本书会讲什么,看勒口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简介,可以思考这位作者的作品我读过没有,我不认识的这位作者可以去哪里找他的资料,同学们可以上豆瓣网搜索作者的资料并对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阅读封底能大致了解本书主要内容,书腰展示了各位名家对本书的推荐,通过这样的名家评论,会让我们充满期待地去阅读这本书。翻开书,我们会首先看到扉页,扉页可以引发对书中内容的猜想。

还有些书,阅读前需要了解有关背景,如阅读莫伯格的《战马》一书,我们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阅读《名字叫彼得的狼》,则要了解有关柏林墙的背景资料,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本书。同学们读书前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封面、书腰、封底、扉页、序言和背景提供的各种信息,从这些“遗忘之处”全方位了解整本书的作者信息、叙事背景和主要人物,这样对继续阅读章节内容有很大帮助。

阅读要有策略

在阅读书籍时,可以运用预测、提问、推论、联结、比较等策略。在看封面和封底时,可以通过预测和想象推想本书会写什么,通过阅读书中内容可以印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不断激发自己的阅读欲望,让我们深入阅读文本。读章节时,可以运用联结的方法将前几个章节的内容联结起来去预测后面的内容,还要发现书中的“叙事线索”。阅读时还可以关注书中的细节和插页,将二者结合起来深化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很多小说还被拍过电影,如《战马》《汤姆叔叔的小屋》《双城记》等,读完小说后再看电影,通过电影和小说文本的比较感受小说和电影有哪些异同,这样可以将小说读得更深入。

读后交流要有方法

摘抄和批注是常见的阅读辅助方法,但这样容易束缚孩子阅读的欲望。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最大的愿望是迫不及待的阅读书中内容,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让这样额外的任务将阅读欲望冲淡,带着任务去阅读会减低阅读的兴趣甚至造成抵触情绪。因此,拿到一本书以后,首先应该尽情尽兴地读,没有任何负担的阅读可以让孩子读得更有乐趣。

整本书读完之后,可以做一做读书卡。读书卡可分为几个板块,如列出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将书中内容根据线索列出经纬线,对书中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等。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书籍,家长的榜样示范会让孩子们读书更有动力,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聊书,聊一聊书的内容,聊一聊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聊一聊书中的人物,聊一聊本书有关的背景与书中内容的关系,聊一聊电影和小说的异同等等。见习记者邓小龙整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