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杨玲阮红艳)从一个冲动莽撞的问题少年,蜕变成有担当、独自撑起家庭重任的男子汉,提起这段经历,21岁的王某感慨万千。他说,如果没有江汉区汉兴街司法所所长胡丽娅的帮助,自己的人生可能再也见不到光明。
6月1日,长江日报记者见到胡丽娅时,她正忙着对社区服刑的社会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汉兴街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面积大,人口基数多,情况复杂矛盾多。
王某15岁那年,在网吧玩游戏玩到一半没有钱充值,就到大街上抢劫路人钱财,并与人发生打斗,致人重伤。案发后,考虑到王某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并且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法院对他从轻处罚。
“我当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甚至一度不想活了。”王某初中毕业后一直在餐馆学厨,因性格冲动经常和同事发生冲突,工作换了一茬又一茬。来社区服刑后,胡丽娅了解到,王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后来父亲又再婚,并有一子。王某与继母相处得并不融洽,矛盾一度僵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他正处于一个人生分叉路口,拉一把也许可将他带回正道。”胡丽娅一方面安排许社工对王某进行紧急干预,让他清楚重新犯罪的严重性,端正观念,明辨是非,认清损友和益友;另一方面成立社区矫正人员特色互助小组,和王某结成帮扶,共同制定读书计划,并将读后感形成思想汇报。
后来,胡丽娅还专门帮王某联系了一家公司学习一技之长,不断鼓励他挖掘人生的潜力。遇到困难时像亲人一样为他出谋划策,在喜悦的时候同他分享,也真正做到人性化执法。王某的改变令汉兴所工作人员欣喜:他越来越活泼,越来越懂事,逐步对是非标准有了自己的判断。
胡丽娅2013年担任司法所所长以来,积极组织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建立公益劳动暨安置帮教基地,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化水平,实现了连续4年矫正对象管控率为100%。
法治人物
38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汉区汉兴街司法所所长。曾荣获湖北省第六届优秀青年卫士、湖北省“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武汉市司法行政系统首届“十佳青年”、武汉市司法系统“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胡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