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璐通讯员梁艳萍)10日,《郁源文集》首发式暨“感应美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姚文放、季水河、陈望衡等数十位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参会。
郁源先生(1937年——2012年)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前是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与古典美学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郁源文集》由长江出版社、湖大书局出版,文集选取郁源生前优秀学术成果,按发表时间先后进行编排,反映了先生的学术和思想发展历程。
负责编撰文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羊利荣表示,郁源先生的“感应美学”是新世纪的美学之花,“先生向来非常珍惜自己的文字,生前大概觉得自己实在不算‘老’,还有精力继续研究写作,所以这个心愿终成了遗憾。《郁源文集》的出版为先生了却这个遗愿”。
与会专家学者对郁源的学术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湘潭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水河认为,郁源的“感应美学”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个案。长期以来,文学被视为是生活的反映,从“反映”的角度来认识文学和生活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郁源提出“感应美学”理论,认为文学是审美意识的表现,它与生活之间不是一种认知的关系。“他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放大,从感应的角度去考察,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综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