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部门 调移动泵车救急
2017-07-19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18日,水务集团武昌供水部工作人员在小东门社区云架桥17号安装新水管缓解居民用水难记者刘斌摄

记者谭德磊

网民王女士:武昌区小东门社区云架桥18号,从早上8点到凌晨2点一滴水都没有,严重影响生活。晚上没有水,早上5点起床想用水洗澡也没有水,工作日几乎都因此迟到,盼解决。

【记者探访】

6楼居民家中水流仅有线粗洗澡只能到外面找地方应付

王女士家住在6楼,她反映,最近家中白天、晚上都无水可用,这种情况持续了2个多月。以前也会碰到水压过低、水量小的情况,可今年夏天,情况变得严重了。居民正常生活用水没法保障,最近天气特别热,家人只能想办法到外面找地方洗澡。

18日下午,记者赶到武昌区粮道街小东门社区云架桥18号,正好碰到同住在6楼的居民苏女士在家。在她家卫生间,记者看到,房内摆放着若干塑料水桶、脸盆,用来在凌晨接水。拧开她家卫生间的水龙头,仅有线粗的一股水流出来。“这还是水管里留下的一点余水,几分钟就流完了。”她指着水管说。

“我每天早上跑到单位去洗澡,非常不方便。”苏女士告诉记者,入夏以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只能在每天凌晨四五点钟爬起来勉强接点水用,觉也睡不踏实。这么热的天不能畅快用水,让人郁闷。

为此,她期盼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措施,解决热天用水难题,让大家不为用水而发愁。

【部门办理】

安装供水设施解决短期难题34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年内完成

接到云架桥18号居民投诉后,武昌区水务局、武汉市水务集团武昌供水部等部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查处理。经调查,反映水压过低、停水的用户主要集中在粮道街小东门社区云架桥16号、17号、18号三个单元。这栋居民楼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共8层楼,住着48户居民。该楼栋1楼到3楼为常压一次供水,4楼到8楼为楼顶水箱二次供水,由于小区的泵房因年久失修,已经弃用多年,因此楼顶水箱的二次供水设施也主要依靠市政管网的常压送水。

市水务集团武昌供水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该楼栋处在市政供水管网的末端,再加上小区泵房停用,导致4楼到8楼用户在最近用水高峰期出现水压过低,管网进水不畅,水箱蓄水不足、间断性无水的情况。

为切实解决居民用水困难,目前,经过粮道街、小东门社区等部门开展的前期大量协调工作,水务集团武昌供水部为居民楼的每个单元重新安装了30米立管,直通楼顶水箱,新立管已安装到位。18日晚7时许,水务集团增派一台移动泵车到现场,给居民楼新建的立管加压,确保楼顶水箱正常蓄水,让居民有水可用。由于楼内老水管使用年限过长,出现严重老化、漏水、结垢等情况,下一步,水务部门将动员楼内居民废除老水管,将水表迁到户外,接上新建立管。

据了解,要从根本上解决云架桥16号、17号、18号的居民用水难题,需对该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建庭院进水管道,重建、恢复泵房运营。武昌区水务局水资源管理中心介绍,该区7月印发《武昌区保供水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辖区街道、社区对用水困难小区进行全面摸排、上报。今年,武昌区已将辖区34个小区的5700余户用水困难居民纳入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计划范围,改造工程由区政府统筹城建资金,整体实施,今年内改造完成。经专业验收合格,签订移交协议后,改造后的二次供水设施将整体移交给供水企业运行、维护和管理,彻底解决困扰居民的二次供水难题。

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前,水务部门考虑在云架桥16号、17号、18号居民楼旁的空地上,安装一座设置有小水箱、转压泵的简易二次供水转压设施,破解小区短期内的二次供水难题,已请社区、小区居民等多方协调落实设施用地和用电报装等准备工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