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会场
第十三届执委会工作回顾
本届执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使命,谱写了我市非公经济和工商联事业的新篇章。
加强政治引导,全力促进“两个健康”。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了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对“年轻一代”非公经济人士的培养和政治引导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积极参政议政,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完成调研课题110个,27篇调研专报获得市领导签批,调研成果创历史新高并得到有效转化。第一次领衔提出市政协一号建议案《关于壮大非公经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力促市政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起草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武政【2012】77号),促成市政府出台3份实施细则;参与起草了《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试行)》(武文【2017】24号);在全国工商联系统内率先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估,其中关于民营企业减负的评估报告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并转化为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举措。
搭建各类平台,精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坚持服务立会宗旨,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服务。一是开展对接服务。组织147场政企、校企、企企对接活动,逾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促成政商校企间的互动与合作。实施对口联系会员企业和商会制度,对口联系7500家(次),为企业办理难度较大的实事1316件。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为民营企业举办政策培训班53期,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做专题辅导报告,培训7556人次;创办《政策天地》内刊,对工商联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开通政务微信企业号和公众号,提高了政策服务的时效性。三是开展法律服务。联合市检察院开展非公经济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合市公安局开展走商会、进企业活动,营造企业平安经营环境;联合市司法局成立武汉“同心·律师服务团”,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6亿元,工作经验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司法部、全国工商联肯定。四是开展创新服务。评选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武汉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十大最具活力民营企业”和“十大最具创新性民营企业”,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连续多年在全市工商联系统范围内开展十大亮点工作评选,推动工商联工作的改革创新。五是开展交流合作服务。组团参加中博会、武汉国际创业周、兰洽会等经贸活动,为企业寻求发展商机。加强同境外工商社团的交往,组织会员赴波兰、南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六是开展招商引资服务。成功引荐项目16个,投资金额达251.56亿元。七是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168家民营企业(商会)与100个贫困村签订了《村企结对帮扶协议》,投资3.2亿元,加快帮扶地区脱贫步伐。参与全市防洪救灾工作,2016年洪灾期间,组织全市民营企业捐款捐物达8000多万元。
加强自身建设,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商会组织由上一届的183个,增加到343个,会员由20202个,增加到40329个。不断加强执委会自身建设,建立会议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加强区级工商联建设,13个区工商联都被评为省级“五好”区级工商联,7个区工商联被评为全国“五好”工商联。完成市总商会大楼加固修缮工程,几届班子和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第十四届执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统一,突出政治引导,强化“聚商育商”,着力补齐短板,聚焦创业创新创富,为把武汉打造成新民营经济集聚地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