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农”工作作重要讲话。2016年12月底,他指示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要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武汉在创新】
一、思想观念创新
1、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以绿色发展富民,以生态建设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2、让更多城市市民、企业家、创业者到农村去,把资金、知识、创业经验带到农村去,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3、鼓励和引导更多热爱家乡、有经济实力的能人返回家乡创业兴业,反哺家乡建设。鼓励中心城区有志创业者下乡投资,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带动乡村旅游业和文化发展。
4、引导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创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增强城乡双向流动,大力推进武汉新农村建设。
5、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二、行动实践创新
1、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鼓励能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城镇居民等下乡,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2、实施“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鼓励和引导能人回乡兴业,引导经济实力雄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促使农业农村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3、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动摇,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在此基础上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
4、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库,健全交易平台,完善估价体系,创新农村产权资本化实现形式。
5、培育农村电商大军,把“市民下乡、村民进城”优先安排于贫困地区。
三、政策措施创新
1、明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鼓励能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城镇居民等4类群体下乡。
2、出台《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暂行)》,被称为“黄金20条”,为下乡的市民发出系列“大红包”,租农房创业最高可获30万元贴息贷款。
3、对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的闲置农房出租,农村宅基地使用合规性审查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3年以上的,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补资金。
4、利用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平台、农业政务网等平台,为市民下乡、村民进城及时提供信息。对部分收费予以减免或优惠。
5、公布《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办法》,通过奖励、补贴、贷款贴息、用地和用电优惠等措施,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周韧刘峥整理)
【舆论反响】
今年4月9日,新京报刊发社论,认为武汉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民下乡”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堪称创举。
7月中旬和下旬,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先后报道武汉市的“市民下乡”工作。
8月10日,新华社《半月谈》指出,武汉的做法成了解决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村庄荒芜化的有效渠道。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温铁军教授表示,武汉的举措有望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找到一条新路。(记者周韧刘峥整理)
(统稿:刘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