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别成了
一个地下市场
□杨玉龙(湖北公务员)
电饭煲、化妆品、奶粉、智能马桶盖……国人在感受“海淘”快感之时,有时也会因假货多、物流慢、维权难等问题闹心。为解决这一难题,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郑州近来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缓解了消费者心头困扰,解决了跨境电商的系统性难题。(10月11日《经济参考报》)
作为一种新兴且时尚的消费模式,“海淘”本是为了购买国外的高质量商品,但不期而至的假货等,以及消费陷阱的存在,也是令人防不胜防。要填平“海淘坑”,不仅需要商家的诚信经营,以及消费者在海淘时睁大眼睛,更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创新思维和举措,为消费者构建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由于线上交易的隐蔽性,一直以来,“海淘”都缺乏有效监管。郑州的监管模式无疑值得借鉴,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点。一是运用新技术,加强线上的全流程监管。郑州构建起了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体系,拿起手机扫一扫,商品的产品信息、检测信息、标签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过程、出厂过程、监装过程等都一目了然;二是进行集中监管。海外商品需要先存放到郑州的保税区,待接到订单后,再分装、缴税、通关,邮寄给消费者,如此一来,不仅大大增强了物流时效,也实现了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
从郑州模式来看,对海外代购的规范,一方面需要法律完善作为支撑,在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下,制定合理的法规,使规范海外代购有规可循;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监管上下足功夫,海外代购涉及工商、海关等诸多部门,如何以合理的监管促进市场正常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办法,更需要不遗余力的监管执行。
“海淘”有风险不假,填平“海淘坑”,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加强监管,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关务申报、税收征管、质量监督、物流服务等环节的规范有序。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海淘”,促进市场的有序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