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国种都”建成全国种业产业集聚度最高区域
2023-05-09 04:02:00 来源:长江日报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10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长江日报记者陈卫东

中国种都大厦作为武汉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是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以及“武汉·中国种都”的标示性建筑,可提供总部办公、研发检测、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服务。大厦周边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分布有光谷公共服务中心、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具备打造现代种业研发总部的优良条件。

■多重政策叠加

总部型企业落户最高奖1000万元

入驻企业在享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可优先享受种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重政策叠加支持。

这些政策包括对国际、国内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且有原创成果的总部型、龙头型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等,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对携带原创成果落户的初创企业,给予租金补贴;对功能性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对种业领域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区两级财政共补贴40万元等。

■专项资金支持

武汉全力构建种业全产业链条

中国种都大厦所处的高农生物园,位于武汉新城规划核心区,占地面积2040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园区功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当前,武汉市正加快种业发展,全力打造“武汉·中国种都”,并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融合一体化发展,先后出台科技、农业、人才、用地、国际化等一揽子政策,2021至2025年,武汉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6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建设中国种都现代种业物流中心,包括中国种都大厦及展示交易中心、万吨级智能冷库和公共育种服务平台,以打通总部、研发、加工、储藏、交易、物流环节,构建种业全产业链条。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将加快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创新生态体系,树牢服务意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更多的种业企业参与并享受发展红利。同时,以更开放的姿态办好2023年武汉种业博览会,使之成为武汉农创中心和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成果的展示大会、交流盛会,加速全市农业科技和种业建设成果应用转化,为推进种业振兴,筑牢粮食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加速融合发展

“中国种都”成种业产业集聚高地

截至目前,中国种都大厦首批已签约入驻3家现代农业高科技企业。其中,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作物种子、农资、农药等农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的公司。公司于2011年经省科技厅、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湖北金湖农作物研究院”,全面开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

目前,高农生物园成功引进一批全球种业巨头,包括先正达集团中国、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种业、丰乐种业、中香农科等上市公司,集聚了省农垦集团、省种子集团、惠民种业、国英种业等60余家龙头旗舰种企,累计引进行业院士专家11位,集聚10余个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等83项高转化性育种成果,培育推广了200余个通过省级以上认定作物新品种。

从2018年,武汉市政府发布《“武汉·中国种都”发展规划(2017—2025)》至今,武汉种业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2022年,种业全产业链产值650亿元,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