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龙王镇淡水养海虾 农业供给侧改革迸发活力
2017-05-17 17:31: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IMG_0166_副本.jpg

经过海水淡化生长的本土南美白对虾。记者 张世鑫 摄

IMG_0149_副本.jpg

林学明正在为记者展示淡水养的海虾。记者 张世鑫 摄

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 张世鑫 通讯员 汪志强

  时值五月,走进襄阳市襄州区,四处可见五月麦黄。有着“襄阳产量大镇”美称的龙王镇,更是一片风光迤逦、山清水秀。连绵起伏的有机小麦,让这里迸发出农业发展的活力。

  而龙王镇黄茅山水库,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更有着意想不到的农业改革创举。淡水养南非白对虾(俗称“基围虾”),吸引了国内很多水产养殖户的关注。

  来自福建的林学明,从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淡水养殖南非白对虾,并创立襄阳市襄州区闽升特种水产养殖公司,虽然历经多次失败,却越挫越勇,现已成功掌握这种淡水养虾的技术。

  创业艰难 最终掌握养殖技术

  1993年,林学明来到襄阳做工程,日常免不了应酬,他经常在酒宴上看到一盘基围虾高达一百多元。而他通过远在福建的亲朋得知,当地的基围虾才几元一斤,而在襄阳的批发市场几乎都是几十元一斤。发现商机的林学明,决定创业养殖基围虾。

  2005年,林学明投入16万元在襄城卧龙镇租了5口藕塘约25亩开始试养。由于没有淡水养虾的经验,便由远在福建的亲朋电话指导,结果,其中4口塘因经验不足,导致颗粒无收。仅有一口塘成功,收入了11万元。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几乎宣告失败,但其中一口塘的成功就几乎挽回了损失,也说明基围虾养殖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通过第一年的试养,让林学明知道了襄阳的水环境是可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之所以有4口藕塘养殖失败,一定是在养殖环节上出了问题,他决心再次尝试。

  2007年,林学明将养殖基地搬迁到襄州区龙王镇黄茅山水库,租赁龙王镇132亩养殖水面,利用黄茅山水库优质水源,再次开始养殖。

  可谁知,这一年襄阳遇到5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投放的1600万尾南美白对虾转瞬间化为乌有,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多万元。

  至此,林学明的创业之路一波三折,再也不敢大肆扩张,开始谨慎求稳的养殖,并重点研究养殖技术。2008年,林学明的养殖面积减至10亩,直到2017年才恢复到10年前的养殖面积。

IMG_0184_副本.jpg

林学明的养殖基地成为产学研工作站。记者 张世鑫 摄

IMG_0185_副本.jpg

现代化的大棚营造出适合海虾生长的环境。记者 张世鑫 摄

  技术改良 土产海虾成为抢手货

  在历经多次挫折之后,林学明渐渐摸索出一套规律,南美白对虾原是海产作物,适宜生长在淡盐水中、而且水温在15度左右的环境中,对水质的盐度和环境有一定要求。

  林学明多次邀请厦门大学苏永全教授前来实地考察、论证,不仅在养殖技术上进行改良,还在基础设施和水质方面进行全新的规划。

  2013年,林学明兴建了6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建成南美白对虾温室大棚工厂化养殖基地。记者注意到,大棚上建太阳能硅板,利用太阳能给水体加热;水面上架设叶轮式增氧机,水底铺设微孔增氧设备,进行增氧作业,让南美白对虾有个更为舒适的生长环境。

  同时,他的养殖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先将虾卵投放到育苗池中,让虾先适应淡水养殖环境,再将其转至温棚中,让虾苗成长,再转到露天鱼池中,历时3个月,就可上市销售。这样一来,不仅缩短了养殖周期,还使得白对虾养殖由原来一年只养一茬,亩产1000斤,优化成一年养殖两到三茬,亩产3000斤。

  时至今日,本土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供不应求,因为林学明养殖的虾不仅个头大、而且更是活虾,各地批发商都排队购买他这里养殖的活虾。

IMG_0190_副本.jpg

水产养殖成为襄州渔业转型发展的另一个举措。记者 张世鑫 摄

IMG_2026_副本.jpg

正在快速发展的襄州区闽升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讯员 郑瑞利 提供

政府支持 多角度帮扶绘就白对虾产业蓝图

  自从2015年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襄阳市各级政府始终坚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各项便利。

  在得知林学明的水产养殖遭受洪水灾害后,襄州区龙王镇政府出资为林学明的养殖基地修路、固提,并积极组织、协调联系各大院校和专家在这里设立产学研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今年3月份成立的产学研基地,就是要探索和研发,通过科学的数据观察,记录虾塘各种微量元素,包括喂料多少,每天一点一滴都在记录。当科学的数据整理出来后,可以大力的向周边地区推广。”林学明说。

  同时,襄州区政府还大力提倡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并鼓励林学明将南美白对虾做成产业、做出品牌。

  未来,林学明还将大力推广养技术,打造自己的冷藏基地、物流渠道,并开办自己的食品厂,将虾产业推向全国。

  襄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鲲鹏表示,林学明采用的温室大棚养殖、水体增压技术,并成功转化淡水养海虾的创举,填补襄阳海产品养殖的空白。未来,襄州区将大力推进“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努力争当襄阳渔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