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彭爱平 龚正 黄楠
这是打造全省多极发展重要一极的紧迫课题,也是抓住机遇推进孝感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重要课题。孝感市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刚刚履新的孝感市委书记滕刚要求市政协开展调研,建言献策。
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市政协主席仇平贵在年初履新时就深深思考,干好政协工作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当高参,对党委政府已有构思尚未决策的事,多提有前瞻性、兴利除弊的建议。为此,市政协把打造一流政协机关,建立过硬委员队伍,履行职能不辱使命作为他们的追求。今年四月,他们借鉴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协商模式,打造双月定期民主协商平台,首次就品牌建设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商建言,得到政协委员和企业界普遍赞扬,孝感市市长吴海涛批阅:开题准确,聚焦落实,汇智聚力,全面系统,并要求相关部门就委员提出的建议逐条研究,转化利用,促进供需结构升级。
面对新的课题,市政协由常委带队,组成24个调研组,进入全市工业园区,对实体经济进行了深入调研。
号准脉 既看全市振兴实体经济的亮点 更找发展的短板
汉川市是孝感市辖的工业强市,政协主席仇平贵和两位副主席一行到汉川,查看了湖北康欣新材料、湖北永和安门业、湖北银鹭食品等6家企业,重点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调研组根据各自的调研课题,形成了24份高质量的建议报告。
5月25日,在常委议政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孝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先来对全市深化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情况的通报,结合自己调研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孝感取得的初步成效。
——严控过剩产能,优化产能结构
全市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万吨,水泥产能154万吨,落实政策补偿金4000多万元,依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多点发力,降低企业成本
出台10个方面28条利好政策,市级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续贷周转金,创新“政银企集合贷”“政银企增信贷”服务,帮助280家企业获得17亿元贷款,节省成本4000多万元;帮助18家企业成功进入全省电力直接交易名录,节约成本1.5亿元。
——搭建政府+市场合作平台
组织开展多层次产需对接,55家企业受益,增加销售利润3亿元。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做大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
全市产销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近600家,过10亿元企业32家,规上企业1289家,小微工业企业1.3万家。
委员们为孝感实体经济长足发展感到高兴,坚定了对实体发展的信心,但他们也为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而忧虑。政协委员张志云在“关于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言”中提出,高新产业规模偏小,对实体经济引领作用不大,总规模不到宜昌的二分之一,襄阳的三分之一,且特色产业不多,抗风险能力不强,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创新资源整合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还没完全形成,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够高,合力攻坚的局面未形成,长期以来形成的财政分灶吃饭机制,导致政府资源难以在市、县实现有效流通、合理分配。
政协常委李志学在“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建议”时提出,全省30个省级园区产值过200亿元的有11个,最大的夷陵区产值610亿元,我市只有汉川一个。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不高,约为65%,其中深加工率不到15%,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不强。
政协委员、市茶业协会会长乐子华说,我们想组建一个红茶加工企业,有市场,与俄罗斯商人签订了销售协议,有产业基础,原材料可采用茶场没有利用的鲜叶,仅孝感就有7万吨,制成红茶产值可达168亿,税收可达20多亿,但融资非常困难。我们有茶场,但土地是流转的,不能抵押。茶场的房屋在农村,也不值钱,导致项目进展困难。
政协常委田水欣在“推进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时提出,我市传统产业块头仍显不足,企业多龙头少,没有一家企业主营业务超过50亿元,一些企业受资源要素瓶颈制约难以生存发展,如应城制盐产业2016年受到环保影响,部分企业停产整改,汉川纺织产业由于人工、运费、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加工成本由2012年的65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7500元/吨,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有的产业层次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长,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销售市场疲软。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结构性短板,要求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开好方 既厘清存在问题的病因 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实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委员普遍反映重要原因是金融支持不够,政协委员王甜提出,我市对实体经济的投入信贷比例整体偏低,大量资金上存,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2016年全市新登记企业9181家,但实际新增获贷企业不超过200家,不到新增企业的3%,在贷款需求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中,全市只有2000家左右能够获得银行融资,中小微企业仅占总数的5%。同时,融资效益不高,贷款审批趋严趋紧,流程变长,有的贷款审批要两个月时间。融资政策不活,认可抵押物少,导致企业只能委托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无形增加了企业费用。银行一般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浮30%,加上担保评估等费用,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平均在8。4%左右,而且企业规模越小,利率上浮越高,融资成本越高,而且在企业出现风险时,时常出现抽贷断贷现象。银行贷款难,大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实现融资。王甜建议,金融机构要争取更大的授信额度,挖掘存款潜力,扩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政府部门要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监管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在财政性存款、奖励基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孝感市是军工大市,现有军工企业18家,总资产过300亿,已成为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政协常委程华斌提出,孝感军民融合产业刚过100亿元,而襄阳有500多亿元,孝感军民融合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重要引擎作用不明显,对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偏弱,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亟待拓展。他建议,加强规划对接,畅通融合渠道,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依托武汉这一重要支撑,加强对军民产业融合的规划引导;加强政策对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资源对接,促进合作共享;加强项目对接,壮大产业规模,加强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兵装、中国电子科技等十大军工集团所属企业的沟通联系,打造以武汉为核心、以孝感和襄阳为支撑的军地协同创新区域发展格局,争取更多项目向孝感布局。
政协常委张国祥提出,降低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出台扶持优惠政策,放宽税费减免范围,统筹管理使用过桥资金、财政担保资金,鼓励实体企业开展各种融资。建立金融案件诉讼绿色通道,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推动中介服务事项、收费、机构、过程和结果公开,为企业松绑减负,建立企业问题受理机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政府对中央和省级现行惠及政策进行梳理,汇编成册后下发到企业,让企业及时了解对接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政策。
纳真言 既回应委员的建言 又细化充实激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周先来对委员们如实反映情况,努力发现问题,真诚提出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委员建言有理有据、对策可行可用,市委、市政府将充分吸纳,并进一步完善激励实体经济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
有关市直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列席大会和小组讨论会,主动回应有关热点问题,他们表示将支持企业走创新驱动之路,搭建一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检测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合作和交流平台,构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使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有效地进入企业生产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充分发挥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作用,加快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大工业企业、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合并重组,对主导产业在信贷规模、资源要素、项目储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位,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在市县区两个层面组建由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破解实体经济担保难瓶颈。
坚持走人才引领发展之路,着力培养孝感优秀领军企业家,培养蓝领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企业家和工匠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工匠人才。
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切实降低企业呼声较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物流等成本,让实体企业轻装上阵,有利可图。
大力优化政策环境,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配套产业拉长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研究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符合孝感实际支持实体经济举措,既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集团,又培育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让孝感的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