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史上最严景区整治行动背后:红黑榜是如何出炉的?
2017-10-10 20:11: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荆州洪湖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  

  湖北日报网讯 (全媒体记者 陈熹 通讯员 程芙蓉 曹巧红)2015年11月,湖北省首次对4A级景区——京山县京山国际温泉4A级旅游景区给予“摘牌”处理。去年又有8家景区被摘牌,其中4A2家。

  此次8家景区被摘牌,其中4A3家,堪称史上最严的景区整治行动,背后是如何运作的?红黑榜又是如何出炉的?

  全面体检,让景区始终在“赶考”

  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地方旅游的金字招牌和核心吸引物,但一些景区得到A级牌子后,软硬件出现下滑,游客投诉增多,游客满意度降低。

  如何让景区始终保持“赶考”心态,维持景区品质?我省在2016年和2017年展开了两次景区集中整治行动,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整治行动。

  2016年,我省出动检查员100多人次,历时3个月,对全省所有A级景区“体检”,对景区服务质量、旅游厕所、服务设施、经营环境、环境卫生、旅游安全6个方面,按照全面自查、交叉检查、重点暗访、督促整改 “四步法”进行整治。

  在这次整治活动后,省旅游委又对各地排名“摆尾”的景区,又安排暗访复查。全省共处理15家景区,其中8家被摘牌。同时,省旅游委还梳理汇总了每家4A级以上景区检查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当地旅游部门,通过他们督促景区加强整改,给很多松劲懈怠的景区敲响了警钟。如此次被摘牌的梁子岛景区,当时已被列为重点整改对象。

  2017年,我省对上年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深化整改,通过景区自查、地方核查、暗访抽查、社会协查、重点督查等“五查”方式,再次对景区“体检”。

  随后,省旅游委又对问题突出、排名靠后、游客满意度差的景区进行了两轮暗访,最终形成了处理意见。

  业内人士称,高等级景区摘牌,摘掉的不仅是对景区品质的肯定,也摘掉了一个地方的“脸面”,动态化管理景区等级,会促使景区和当地政府更重视景区的品质,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形成长效机制,给景区戴上“紧箍咒”

  目前,我省有A级旅游景区371家,其中5A级10家,4A级124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如何对这些景区科学管理,有效破解A级旅游景区“重创牌、轻保牌”的问题?

  省旅游委副主任李开寿表示,将通过前移管理关口,严控关键环节,推进治理常态化,强化投诉成果转化等措施,促进全省A级景区提质升级。

  据介绍,从今年起,我省对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高等级A级旅游景区,不搞无限创建,每年增加的不超过现有景区的10%。“比如,明年5A级景区只会增加1家,这会让评选竞争更激烈,对景区的要求也更严格。”李开寿说。

  所有已成为A级的景区也不是高枕无忧,每年都要接受年度抽查式复核和5年期满评定性复核。依据复核、集中整治、游客满意度调查等结果,对A级景区形成有进有出、能上能下、保优汰劣的格局。

  “今后,我们会按照全面自查、交叉检查、重点暗访、限期整改的方法,对全省旅游景区进行治理常态化。红黑榜将每年公布一次。”李开寿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