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大数据研究苏轼,让启发式教育再飞会儿
2017-10-16 10:25:32 来源:汉网

近日,一篇源于清华附小六(4)班公众号的文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在微信朋友圈爆红。在家长的帮助下,六年级小朋友们把“大数据”用得有模有样,分析字频看诗词和苏轼个人经历的关系,估算诗词带给5A级景区的价值等。这些研究报告甚至比某些大学生作业更像一份研究报告,这些小学生被许多网友称为“史上最强小学生”。(北京晚报 10月10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小到大,我们背过无数次苏轼的生平、诗词;但是你知道苏轼作为一个诗词美景的“代言人”,他的品牌价值有多大?你知道苏轼还是一个中医药学爱好者吗?苏轼的朋友圈是怎样的?

近日,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利用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查资料、做问卷,用大数据等多种手段“揭秘”出苏轼的“另一面”。这项堪比研究生式的课题成果另许多高校学生感到汗颜,这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赞同者认为:这才是教育应有的魅力,在教学中给学生们以启发,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学会在课本之外探索美丽的世界。而反对者认为:这么专业性的大数据研究报告如同亲子作业,是否连作业都要“拼爹”?在本该出去游山玩水,享受童年的年纪,这样高负荷的作业是否会损害孩子的心灵健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小学生大数据研究苏轼”虽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次教育改革的新鲜尝试,与其全盘否定,不如抱着宽容的心态接纳,对于孩子而言,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历。要识苏轼真面目,并非只能“课题”中。研究型的教育,同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而能否写出厚厚的论文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探知的过程。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万个为什么,每个寻求答案的过程都是一个课题。我们赞赏与苏轼相遇的孩子,也鼓励与天空仰望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自己去学走路。启发式教育不是装满篮子的教育,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点灯教育,照亮教育。启发式教育的方向应该是点燃每个学生心中的那盏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世界。(米思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