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刘桂花的“入贫”与“退贫”
2016-08-20 16:54: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青岛8月20日电 题:耄耋老人刘桂花的“入贫”与“退贫”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走进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杨家庄村刘桂花的家,一股青草味混杂着羊粪味扑鼻而来,1只大狗和3只小狗用吠声捍卫主人“领地”,几只鸡和鸭对记者的来访有些慌张,在院子里来回打转。

刘桂花老人今年已82岁,个子不高,但收拾得很精神。刘桂花将记者让进屋,屋内很简陋,只有1台21英寸电视机,1个水缸,简单锅灶,土炕和几个小马扎。但刘桂花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孙子考上了大学,今天他爹带着他去青岛报到了。”刘桂花笑着说,“最近刚卖了4只羊,儿子在村里有了工作,还承包了3个塑料大棚,他是要发啊!”说到这,刘桂花老人的笑容绽放,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刘桂花老人家在2014年被村委会确定为扶贫对象。当时她家的光景,对村支书杨振岗来说仍历历在目。他说:“她儿子杨常升身体不好,除了养老还要供孩子读高中。好不容易老母猪下了崽子,猪崽儿还得病死了。在镇上的救助评估中,他们家只得了8分,而贫困户标准是60分。”

里岔镇党委委员祝春雷介绍,当地贫困户非常分散,每个村1至2户。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当地设计了贫困救助评估表,将每户贫困状况量化。其中,家庭基本情况占11至50分,包括劳动力、健康、家电和住房等;特殊加分项包括家庭成员是否拥有注册公司,是否有家庭成员在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等;扣分项则包括患有重病和遭受重大意外事故等。

“分数越低,说明这个家庭越贫困。”祝春雷说,“60分以下直接确定为扶贫对象,70分以上排除,60分至70分需进一步审核。这种方式是为确保真正找到贫困户和贫困原因,掌握贫困程度,因户施策。”

在对刘桂花老人家的扶贫过程中,村里首先对其住房进行了修缮,所有墙面刮了腻子,吊了顶棚,更换了门窗。“墙刮了腻子后,屋里亮堂多了。”刘桂花说。

村委会让杨常升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员和治安协管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900元。此外,村里给他们家买了6只羊,已经下了羊崽。日子慢慢有了起色,杨常升从亲戚处借了钱承包了3个塑料大棚,种植荷兰土豆和黏玉米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

祝春雷说,在扶贫过程中,里岔镇实行动态管理,即每年对贫困户至少评估1次,得分70分以上就退出。这主要是为防止扶贫扶出懒汉,不能让他们不劳动而靠着扶贫和低保补助度日,另一方面也是让扶贫资源用到更有需要的家庭上。

在今年8月的评估中,刘桂花老人家的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评估得分90分,因此从扶贫对象中退出。“政府扶上路,退出也光荣。毕竟,靠自己劳动过上好日子,心里踏实。”刘桂花老人笑着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