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 朱德华)1月22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用5年的时间,留住百万大学生,并在洪山、江夏代表团联组审议现场,给这两个拥有高校最多的区“出题”,希望两区打开思路,大胆探索做好“人”这篇大文章,把武汉打造成一座“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2月18日,长江网记者专访了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请他就如何留住百万大学生谈谈今后几年的工作打算。
王清华说,江夏区内有22所高校,约20万在校大学生。近年来,江夏区为了让这些大学生留下来,大力实施“青桐计划”“8815人才计划”, 创新理念方法,优化政策措施,倾尽全力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下一步,江夏区将按照市委提出的留住百万大学生目标要求,集中优势,精准发力,努力将江夏打造成为大学生向往的创业创新圣地。
具体做法是:一是给最优政策。抓紧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的若干意见》,升级金融扶持、就业补助、户籍准入、安居补贴等方面优惠政策。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大学生人才住宅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5000万元,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20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
二是给最好服务。继续扎实做好人才引进猎头、科技企业孵化、校企联盟对接、银企对接金融等服务工作,依托区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在区内各高校设立就业服务站,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列出服务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
三是给最多机会。继续组织好“企业高校行”“校企合作论坛”活动,依托区内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阳光创谷、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大学生广阔就业创业平台。发挥江夏独特水资源优势,在汤逊湖、梁子湖周边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