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霸凌”心理引导,让学校回归最阳光“花园”
2017-04-14 08:55:36 来源:汉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强调要部署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4月12日 凤凰网)

近段时间,各地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前有某中学学生跳楼死亡事件,后有某大学集体性侵曝光,网络上还传播这某在校女生被同学狂扇耳光的视频。“校园暴力”又一次被社会舆论推到的风口浪尖,我们不经要问从什么时候起,校园暴力侵蚀了原本安全的校园?

其实,校园”霸凌”自古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在你我读书的时候,又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有被同学欺负过抑或说没有欺负过同学。“弱肉强食”的动物天性是随着教育程度的加深逐渐淡化,从直接“动手”到“动口”再到通过“沟通、谈判”解决与他人直接的“纠纷”,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所以过度的关注于“暴力”的本身,无助于解决“校园暴力”所带来的问题。

要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是要加强对被“被霸凌”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必要的沟通,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其心理进行适当的干预,让其合理发泄负面情绪,以免出现暴力或轻生等更为严重的事件。同时,教授他们面对“霸凌”时,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实施“霸凌者”进行适当的干预。虽然说“使用暴力”是人的本性,但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有效引导施暴者的戾气,就能最大限度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要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同情帮助受害者,谴责施暴者。“施暴者”也需要关注,由于家庭、社会教育的缺失和错误引导,在某种层面上来看,他们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他们身上的“戾气”得不到正确引导,又无法向家长“报复”,就只能在更为弱小群体身上宣泄。

让心理干预变成和煦的阳光,驱散“校园暴力”的阴影。才能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印无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