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巧设肌肉囊袋植“心”92岁老人成功续命
2017-06-26 17:59: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通讯员周珊记者吴晓敏)92岁高龄老人,仅70余斤,因频繁心跳过缓,昨日,医生在她胸肌下巧设“肌肉”囊袋,埋入小型心脏起搏器,解除了其近10年的“心病”。而翻开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的起搏器记录本,近年来,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高龄老人已有近百人。

家住汉口的陈奶奶,虽身材精瘦、体重仅70余斤,但精神不错。近10年来,她虽时感头晕乏力,休息片刻总能缓解,便没太在意。哪知昨晚,陈奶奶突然晕倒,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吓坏的儿女赶紧拨打120,将其送至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救治。

排除脑部病变后,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护仪器监测发现,陈奶奶的心跳仅平均在40次/分钟(正常范围:60-100次/分钟),甚至出现了间歇性停搏,该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谢刚教授认为,患者发生频繁的晕厥与其心律失常有关,当心跳过缓时,脑供血不足,便会出现头晕不适,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帮助缓解症状,否则心脏随时可能“罢工”,危及生命。

考虑到老人高龄、体质瘦弱,几乎没有脂肪肌层,如按常规直接将脉冲发生器植入皮下,由于没有脂肪的保护,经反复摩擦,该处极易皮肤破损,而导致起搏器感染。为降低手术风险,谢刚带领心脏介入治疗团队,通过微创切口穿刺患者左侧锁骨下静脉,小心将起搏器的一端导线植入右心室,并巧妙的将脉冲发生器植入左胸大肌内,利用“肌肉”囊袋替代脂肪保护,后连接、调试,近2小时的精细操作,心脏起搏器被成功植入老人体内,并按每分钟60次搏动正常工作。

术后第二天,从睡梦中醒来的陈奶奶觉得头再也不晕了,看东西也不再模糊。

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18年,我省老年人口将突破1200万,占总人口比重达20.09%,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均预期寿命从75.5岁延至76.17岁。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像陈奶奶这样的超高龄患者会越来越多,而原治疗手段的年龄禁忌将被不断突破,这一趋势也为医疗水平的不断创新提高提出了新的考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