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汉大学毕业生新政专家释疑:能否持续?YES!干预市场?N0!
2017-10-14 11:21:43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14日讯(记者李佳 廖桥 贺亮 汪文汉 肖娟 通讯员武招才 江身军)让留汉大学毕业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10月11日,武汉正式发布留汉大学生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新政。《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试行政策》《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3份重磅文件出台。
 
  据了解,这是继6月发布《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后的政策升级版,其中,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探索聚才武汉样本,武汉再次引领全国。
 
  连日来,长江日报派出多路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大学生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看法。
 
  “八折买房租房”能不能实现?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不亏反赚
 
  以低于市场价20%让大学毕业生租房买房留得下,能不能实现、怎么实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并且非常有希望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武汉样本”,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就可让利大学生。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李国政表示,由于土地、金融、税费等多环节成本的降低,武汉出台的大学毕业生购房优惠政策具有极强的现实可行性,如果相应的金融政策进一步细化,住房贷款利率优惠等,直接可以降低购房成本;在住房后期环节,相应配套优惠政策也可以节省税费成本,其直接受益人将是大学毕业生购房群体。叶青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内压缩成本,比如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企业热衷大学生保障房建设运营。武汉建立“租购衔接”的梯次化接续式保障体系,并创造出多个具有武汉特色的运营经验。
 
  卓尔控股建设了青年主题社区——卓尔青年汇项目。同时以此为试验田,积极筹备长江青年城的建设。在青年社区里,食堂、酒吧、健身房、洗衣房、卓尔书店、便利店等10多项生活配套一应俱全。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主题社区的建设和运营,在全国来说也是一项新的创举,该企业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服务、管理、资本嫁接及孵化经验。企业认为,通过延伸相关产业链,企业收获了社会效益,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发国内首家智能洗衣平台的轻氧科技联合创始人张昊认为,这“真正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供给侧改革的逻辑去推动”,同时,由于政府运营方配合度很高,他认为这事“不亏”,还能借人口红利盈利和扩张。
 
  企业能否落实新政?
 
  产业有支撑,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打出政策组合拳,武汉正在全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专家学者们表示,更多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留汉,将倒逼城市产业升级,形成“人才—企业—产业”良性闭环效应。
 
  城市与产业研究员、自媒体大V“政国策”认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学之城,武汉为国家先后培养了300多万高素质人才,但留在武汉的确实不多。原因也很简单,武汉敢于直面其中一个问题:收入低了。实施最低年薪指导价的目的也在于此。武汉市此举,是对自己也是紧箍咒,形成倒逼机制和压力,唯有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培育更多的巨无霸、独角兽、明星企业,才能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
 
  集聚人才是集聚产业的“引子”。“武汉新出台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和收入政策的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符合,政策是集聚人才来帮助发展产业的‘引子’,让人们能够看到城市未来趋势,愿意来汉发展,武汉光电子通信、生物医药、互联网等产业兴起有目共睹,新兴产业兴起能够为人才提供保障”,武汉零到壹孵化器合伙人、全球职业规划师程小丽说。
 
  大学毕业生留汉成产业转型重要抓手。经统计,截至9月底,大学毕业生在汉落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11%。其中,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支柱产业承接就业大学生占比就超过三成,科技金融和商业服务领域承接就业大学生占比超过四成。
 
  与此同时,武汉产业结构悄然变化。今年上半年,武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三大领域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9.8%。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54.9%,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庄聪生认为,大学毕业生留汉对武汉产业转型抓手作用明显。“新政倒逼产业升级”,湖北鼎龙控股公司董事长朱双全认为。
 
  指导性最低年薪是行政干预?
 
  政府合理引导有助于纠正系统性偏差
 
  政府无形的手,是不是应该介入到有形的市场中去?“政国策”认为,实践证明,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让企业家自由竞争,也存在不少弊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的行为经济学也表明,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在做决策时常常是有限理性。近年来,欧美经济体也在不断学习研究中国式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结合,值得肯定。
 
  帮企业留下“物有所值”的人才。“政府对大学生最低年薪的指导性定价,是希望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纠正长期存在的系统性偏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鹤说。她认为,出台该标准,不是要干扰劳动力市场定价,更不是以行政命令替代市场规律,而是对市场的合理引导。这次政府的指导性定价,是希望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纠正该长期存在的系统性偏差,既符合劳动者的利益,也符合用人单位的长远利益。
 
  同时,她认为,该标准能帮助用人单位留下真正“物有所值”的中高端人才。通常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诟病是容易导致低端劳动力失业,因为一旦雇主发现雇佣这样的劳动力不能“物有所值”,就会停止雇佣,甚至将工厂转移到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但武汉市的政策是针对中高端人才,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不会轻易被替代。在最低指导工资制度下,用人单位当然会精打细算,留下真正“物有所值”的人才。“同时,该政策针对的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市场,而非全部市场。经过市场的考验和用人单位的筛选,能在武汉立足的大学毕业生,一定都是真正的人才。这样,既为企业本身积攒了后劲,又为城市积聚了人力资本,是多赢的方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