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老龄化:京津冀协同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7-11-28 19:33:00 来源:人民网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数据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数目将达5亿。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方向的未来探索中是怎样的一个发展模式?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16.2%,完全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50%。高龄、失能、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数量攀升,高龄老人失能化和残疾人高龄化交织,养老照料与老年病防治、康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1

2016年10月26日,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民政部门负责人在天津签署《京津冀智能化居家养老合作备忘录》,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促进三地智能化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备忘录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合作方向:共同探索适合京津冀区域特点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加强对智能化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培育一批示范性智能化居家养老社区,带动区域性协同发展;研究制定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媒介,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帮助、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方面、个性化、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发挥三地权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使老年人知晓、接纳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

京津冀智能化居家养老: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去养老院有专人照顾,可还是觉得在家里比较舒服。”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都有着这样矛盾的心态。而新近流行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引起了许多老人及其子女的关注。

什么是智能化居家养老?简单地说,就是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时时处于远程监控状态。智能化系统可及时响应老人的需求,将老人的方方面面都“管理”起来,子女不在老人身边也能随时了解老人在家中的情况。例如,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时,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中的手表设备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亲属,使老年人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当老年人因饮食不节制、生活不规律而带来各种亚健康隐患时,智能居家养老设备的服务中心也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甚至,系统还会提醒老人准时吃药和平时生活中的各种健康事项。最重要的是,“智能居家养老”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子女再也无须担心老人外出后走失。总而言之,智能化居家养老,让老人在家中也能过上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京津冀协同养老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而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智能化居家养老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一些养老机构正在进行智能化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京津冀如何合力推进智能化居家养老?三地协同养老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

“强化家的概念,淡化养老院的概念”

李奶奶拄着红色的拐杖,一走出养老院住宅区的大门,就指着街边的长椅对一同来的儿子女儿笑说到:“我去那里抽根烟吧,忍不了了。”

整个上午,李奶奶和儿子女儿已经把武清这个养老院逛遍了——这细致漫长的考察过程,也让李奶奶犯起了烟瘾。奶奶一边抽着烟一边说,他们一家是北京人,本来儿子女儿是想带着奶奶去朝阳医院看医生的——结果医院里这人多得离谱。想着也不是什么急毛病,而且儿子由于工作原因前期来武清这里的养老院考察过——说是很不错,三个人索性就出了医院直奔武清。

“我们开车来的,具体也不知道开了多久,反正感觉很快就到了。“李奶奶的女儿说到。她随后笑了笑——坦言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到底出没出北京市。

事实上,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位于河西务镇,毗邻北京通州河北廊坊,素有“京津走廊”之称。得益于武清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京津冀三省市交汇点的武清,是国家民政部和市民政局联合建设的国家养老示范基地。从护理中心出发,开车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抵达北京通州,45分钟左右就能抵达国贸。

作为全国性养老示范基地之一,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在探索智能化居家养老的路子。从基地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里与传统的养老院截然不同。传统的养老院一般是两三位老人住一间屋子,个体无法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在这里,老人们的居住形式跟居家一样,从一居室到三居室,每月的费用从2500元—5000元不等,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养老护理中心内部设有云端健康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中央供氧、血氧监测、血糖监测、呼叫系统和24小时无盲区监控系统;在室内安装有全功能电动护理床、多功能电动轮椅、多功能洗澡床和按摩椅等无障碍设备。寓室内配有全套家具家电,淋浴室、卫生设施、紧急呼叫系统以及宽带、电话、有线电视、防火烟感系统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借助强大的智能化软硬件设备,护理中心能够针对自理、半自理、全护理老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此外,基地还配套新建了一所一级医院,可以对入住老人进行日常的医护保健。据基地负责人陈圣公介绍,护理中心设有近500张床位,目前入住率已达60%,其中70%的老人来自北京。

“如果子女对父母说给他们买了一套养老房,二老肯定特别高兴,觉得这是子女尽孝心;但如果子女对父母说为他们找了一家养老院,二老肯定不高兴,他们会觉得子女把自己当包袱一样甩开了。所以,我们在探索居家养老的过程中一直在强化家的概念,淡化养老院的概念。”陈圣公如是说。

他们为何选择跨区养老?

我们去走访的当天,正碰上七八位老人聚在活动中心准备练习合唱曲目。我们说明了来历,热心的老人们就打开了话匣子。通过交谈得知,她们大多数都是从北京过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们愿意来武清养老呢?

张阿姨是从北京昌平的某民营养老院搬到武清养老护理中心的,目前在这里住了快一年,她和老伴住的是120平米的三居室,每月费用5000元,饮食及水电等全包。被问到为何从昌平搬过来,张阿姨提高了声音:“北京的养老院太贵了,每年都涨价,一间房从几年前的三四千涨到了六七千、七八千,还不包括饭费和水电费用,我们实在是住不起了!”

刘奶奶以前住在天津市区的某养老院,居住环境不太好,费用也不便宜。女儿带着她考察了几家养老院后,最后选择了武清养老护理中心,主要是对这里的环境、硬件设施、服务等比较认可,交通也便利。“我一个人住一居室,四五十平米,宽敞得很!”

秦奶奶(原住址:北京东城区天坛公园附近)自从搬到养老护理中心,北京的住房就一直空置着,没有售卖也没有出租。为何离开北京到这里养老呢?老人家称:“我家房子在五层,是那种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我都八十多岁了,哪里还能爬楼梯呢?”

王奶奶(原住址:北京市西城区)年过八旬,目前和老伴住在护理中心的一套两居室里,每月费用4000元。此前在北京的家里,老两口请了一个住家保姆。保姆月工资四千左右,吃喝的开销也都是雇主承担。可王奶奶觉得保姆只想着拿工资却不好好干活,她对此感到很气恼。自从来到护理中心,她觉得这些烦恼都没有了。她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合计有一万多,护理中心每月4000的费用对他们而言不是什么负担。被问及是住在自己家里好还是住在护理中心好,王奶奶连声说护理中心好,“住得好吃得好,也不用自己做饭,打扫卫生有护工,我们在这儿住着挺舒心的!”

几位老人情况各异,但基本都对武清养老护理中心较低的费用、良好的居住环境、便利的服务设施表示认可。老人们的消费观念比较朴素,就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从这个角度出发,疏解首都养老需求、鼓励老人们跨区异地养老,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不失为一个有效举措。例如,对于离开北京跨区养老的老人们,可以给予一定的床位补贴等。据了解,一些补贴政策目前已经在天津武清养老护理中心、河北高碑店养老项目和河北燕郊燕达国际健康城3家养老机构进行试点。北京市民政局以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的标准补贴给这3家收住机构。而获得补贴的养老机构,将为北京户籍老人发放每月100元的“探亲交通补助”。

智能化居家养老:愿景很丰满,现实略骨感

2016年年中,武清养老护理中心、河北高碑店养老项目以及河北燕郊燕达国际健康城项目共同被列为首批“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从试点的情况来看,这3家单位都吸引了许多京籍老人跨区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真正落地以及大面积推广仍存在不少问题。

武清养老护理中心的每间房子都安装了智能控制面板,原本是为了方便老人管理日常生活的设施,如今却成了摆设。谈及原因,陈圣公有些无奈:“智能化的东西老人们大多不会用,也用不习惯。比如,明明窗帘是可以遥控操作的,可老人们还是习惯于走到窗前手动拉窗帘。”在他看来,智能化设备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化的东西,有使用门槛,如何引导老人们接受并学会使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培养使用习惯,是实现智能居家养老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朱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智能化居家养老还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处于碎片化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河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前智能化居家养老还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如该怎样界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资质等。此外,应用于老年人自身和家庭的智能设备造价昂贵,老年人在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上都难以接受。

总体而言,目前智能设备的大面积推广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环境,仅仅只是一些试点项目在应用。

京津冀协同养老:先实现医保互通这个小目标

在武清养老护理中心,老人们平时会自发组织一些文娱活动。比如,有些老人爱唱歌,就每天约着一起唱唱歌。有老人擅长做手工,就组织大家学习做手工,如今大厅展示柜上陈列着许多老人们的手工作品,色彩艳丽的花卉、造型优美的天鹅等等,看上去十分精致漂亮。

陈圣公称,有些京籍老人在这儿住了一阵,想回家,护理中心从来不阻拦。一般情况下,过不了多长时间,老人自己就回来了。因为在护理中心住习惯了的老人,享受了这里的便利,回到自己家里反而会觉得各种不方便。

当然,住在这里也有烦恼的时候,看病不易就是老人们抱怨最多的事情。护理中心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基础的医疗服务,但看病还得去城区的大医院。如果想让老人们安安心心跨区养老,相应的医疗服务配套建设也要跟上需求。其次,京津冀医保目前还未实现互联互通,跨区看病不能实时报销。许多京籍老人每次看病抓药都要去北京的医院,这让他们觉得极不方便。

据媒体报道,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已共同签署《京津冀养老工

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力争在5年内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

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壁垒,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其

中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医保互联互通问题,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全面落地。政策落实

以后京津冀三地老人拿着医保卡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病报销。而这,也正是

住在武清养老护理中心老人们的迫切愿望。

策划:王君超、崔士鑫、曼叶平

指导:卫庶、龚相娟、王君超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