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健身、逛街被“偷拍”,直播的边界在哪儿? | 睡前聊一会儿
2017-12-15 23:00:00 来源:人民网

77731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前几天,高中同学传来一张视频截图。去年,他和家人来北京旅游,我陪着他们一起散步的过程,不知道被谁给录了下来,还用于某网络影片的片尾。莫名其妙就成了“路人甲”,虽然也没什么大碍,但未经本人同意的“取景”和使用,还是让人感到有些不自在。

感同身受的,可能不只是我们。近日,有90后自媒体探访了使用某品牌摄像头的餐厅、网吧、健身馆,发现消费者在店内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一个直播平台上供用户评头论足的新鲜内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摄,还被万千网友集体“围观”,难怪有人会惊呼:“这太可怕了!”

8c90ca8ab497d624936d013dfc14ea4c.jpg

面对被拍摄者的不解和愤怒,涉事企业认为有协议在前,简单地将问题直播归咎于商家“没有尽到告知消费者的义务”,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因开放摄像机所存在的一切风险及后果”,这似乎并没有太强的说服力。因为,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用于安防,与安防视频内容被用于直播,是两回事。前者无可厚非,并且安防视频只能向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公开,其调用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经过相关程序;而后者则是以安防视频换取流量、获取盈利的行为,显然难以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商家。

事后,相关企业及时做出回应,称平台建立了“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只要接到用户关于隐私的举报,“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下线处理”。坚持当好把关人的表态,无疑值得肯定,我们也相信,今后企业会拿出更有效的措施,防止直播“误伤”他人。否则,以提供安全保障为立身之本的公司,将不再有诚信可言。

这不是直播平台第一次站上风口浪尖,今年5月,全国多地学校监控视频直播,就曾引发公众热议。我们毫不怀疑技术创新赋予生活的巨大红利,正如直播技术的发展,给成千上万的农民脱贫带来希望,让众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可以随时和孩子交流谈心。然而日益开放、透明的互联网世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也让保护个人隐私变得更为棘手。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有过“被直播”经历,78.4%的受访者担心“被直播”泄露隐私。可以说,作为公众最为看重的个人权利之一,隐私权恰恰是被一些商家、企业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有时甚至成了谋取商业利益的牺牲品。

22861b28634b4f6b73a307a43d3f4293.jpg

“每个摄像头都有可能成为偷拍利器”。正如有媒体所总结的,不管是实际操作直播的商家,还是提供直播平台的企业,急需认清的一点是,你们都是躲在镜头背后的强势一方,正是你们的负责与自律,构筑起确保个人隐私不被侵犯的基本防护线。来自公众的投诉,于你们而言可能只是产品功能上的欠缺,没有遵守使用协议的疏忽,但对被侵犯者来说,就是整个安全防线的崩溃。因此,与其急着为自己正名,不如多想想,如何才能让直播和安全监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而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大打擦边球。这,恰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9b92ddb5736e1e3559253af9e8f7f300.jpg

谁也不想生活在“楚门的世界”,公共场所的个人隐私权保护,理应引起各方重视。对此,我国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已经对隐私权作出规定,公安部也于去年发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特别强调了公民隐私保护问题。但客观地说,对于安装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采集信息应该由谁来管理,信息利用又需要经过哪些必要程序,目前还缺少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此次直播事件所引起的争议,还是此前媒体报道的因自家监控对准公共走廊,对邻居生活造成侵扰,其实都是在提醒我们,追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协同共治,才能一起筑牢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墙。

这正是:直播若能守边界,隐私岂会万人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吕晓勋)

WechatIMG4.jpeg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