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欢欢:不能让“退休”农民工“老无所依”
2013-12-30 11:43:46 来源:
2014年元旦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月28日深入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看望一线职工,慰问老年群众,向全国一线职工表示慰问,向全国老年群众致以祝福。(12月29日人民日报)

天寒地冻,习总书记的看望和慰问让全国的一线职工和老年朋友倍感温暖。而每到一年岁末更替时,农民工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也特别让人关注。曾几何时,农民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演唱的歌曲《春天里》,触动了我们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让我们在感动中反思和追问。“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唱出了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老无所依。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也牵动着亿万根神经。应该说,现实中有部分人群已解决了“老有所依”的问题,但也有部分人群,比如我们到了“退休年龄”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确实感到“老无所依”。

农民工命运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民工已经与城市经济和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中国许多产业的主体力量。可以说,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功臣,没有农民工就没有沿海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崛起。广大农民工理应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庇护。农民工主要来自家庭的主要劳力,他们维系着家庭的主要生计,他们背后是亿万农民家庭,农民工的福祉就是亿万农民家庭的福祉。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各类产业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善待农民工就是夯实中国发展基础。政府有责任努力将所有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尽快起步,试点推进、分类实施,而后全面铺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越广,民众幸福指数越高,社会将更加和谐进步。
同社会其他阶层相比,农民工无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国家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农民工绝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奋战在各个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农民工整体收入水平远低于社会各阶层平均收入水平。即便是微薄的收入,也要靠他们以青春、壮年及血汗打拼,等到农民工年老体衰,劳动能力下降,没有社会保障他们靠什么维持生活?而且,农民工一般都是在苦累、低端、高危岗位辛苦劳作,面临安全、职业病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风险更多更大,没有医疗保障,一旦遭遇伤病,影响工作或者因此不能再继续劳动,生活质量必然迅速下滑,如果不幸遇上重病,农民工辛辛苦苦打拼多年的成果或将归零,导致家庭返贫,也给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重创。

有的人可能认为,目前新农保已经实现了全覆盖,那些“退休”后的的农民工的养老当然要靠新农保的基础保障能力来实现养老,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新农保现在还是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而不是以增强保障能力为目的的,所以尽管广大农村地区的大龄农民都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说实话,这样的保险其实保障能力是相当脆弱的。习总书记强调,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习近平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

笔者认为,要让“退休”后的农民工“安享幸福晚年”,增强这个群体的养老保障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国家财政的补助,因为这个群体的人群的收入比较低,家庭经济一般都很困难,而到了花甲之年,再让他们去创业也不现实,所以这个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其实是我们国家以往的社会保障欠账在这几年的一个表现,这个“窟窿”没有任何社会力量能够填补,除了国家和政府。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补贴这部门大龄农民工的社保,提高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快实行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全国“漫游”,让身在异地打工的大龄农民工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不仅仅是城市老年居民养老面临大考,同样,农村大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也相当严峻。各级党和政府要拿出“等不起”的责任意识,妥善处理好“退休”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同时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拿出应对措施,真的不能再等问题严重到这个群体很多人“老无所依”的时候再去面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