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坛新生代许多余: 写作必须服从内心
2014-01-06 20:19:48 来源:安徽网

核心提示:83年出生的许多余是从大别山区走出的孩子,出过诗集、写过小说、做过公益,还在省城开办了独立书店,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自由作家”。

 

采访许多余时,他正在鲁迅文学院安徽中青年作家培训班上课,他说来了很多名师,自己的收获很大。83年出生的许多余是从大别山区走出的孩子,出过诗集、写过小说、做过公益,还在省城开办了独立书店,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自由作家”。“我要进行的,必须是服从内心的自由的写作、有尊严的写作。”

聊创作:一度只钟情诗歌

记者:2005年出版《柔风的诗》时你在念大学,算是年少成名,是从小就喜爱诗歌吗?为什么后来转型写小说了?

许多余:我12 岁就开始诗歌写作,其实开始挺不顺的,也不认识什么人,完全是自觉的。22 岁之前我几乎是只写诗的,那时看不起其它文体。2004 年左右,我的一批朋友都出名了,比如孙睿、李傻傻、春树等,一些朋友就劝我写小说,因为写诗无法让人生存下去。再者,我觉得当时很多成名的青年作家的作品并不怎么样,我认为自己可以比他们写得好,就这样开始了小说写作。但当我开始尝试写第一篇小说时,就发现语言转型的困难。我本是一个写分行文字的人,却突然去写小说,一贯的精短、凝练与隐晦,使得我无法在短期内做到让语言与故事达成简单且完美的契合。

记者:你的长篇小说《远方》七年后终于出版,你的心态跟七年前有什么不同?

许多余:拿到样书时,我当时很想大哭一场,《远方》出版了,这对我是极大的安慰。我22 岁时写完了《远方》,29 岁才出版,一生能有多少个7 年呢?我既然选择了写作,就应该容忍它给自己带来的阵痛。

聊生活:写作旅行会朋友

记者:为什么在风头正劲的那两年中断写作,选择办农民工子弟小学,做起了慈善公益呢?

许多余:那只是我的一次社会实践。我想做一次挑战,看看凭一个人的力量,能为这个世界做到多少。就是这样,我不想被贴上慈善家的标签,所以后来一直在竭力避开这个话题。作为写作者,应有基本的良知和悲悯。

记者:你的头衔很多,你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许多余:自由作家,我觉得比较合适吧。我不想做什么生意,也几乎不工作,日常的生活也就是读书、写作、旅行和会见朋友。小说集《为幸福的影子而奔走》12 月就要上市,手头正在写的还有一部新长篇《诗人之死》。

本报记者 李燕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