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86个部门和单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365万平方米;山西清理超标办公用房64万平方米,1.5万余个项目被停;湖南党政机关腾退多余办公室,面积87万多平方米……中央先后出台“停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通知”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后,各地不断传来限建清房“好声音”。(2月10日,新华网)
继公务出国、公车、公务接待之后,浪费严重的豪华超标“官衙”,成为社会关注的“第四公”顽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当前的“清房改革”中仍遭遇“应付式”清理。
其实,除了“三公”浪费之外,被称为“第四公”的办公用房奢侈浪费早就成了沉疴难题。中央虽然三令五申,但此类现象屡禁不止。2013年7月,两办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为确保落实,有关部门开展了督查活动。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等几大系统的“一把手”,和中央国家机关“一把手”和部分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室纳入实测范围。
然而,超标办公用房及豪华办公楼现象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基本呈现出豪华、气派的特征,基本上都是单间侍候,官职越大,房间越大,有的可以占半层楼,睡的、玩的、活动的地方,应有尽有。笔者不禁想问,清退“豪华官衙”怎么就那么难?如此的“豪华楼”是在挑战老百姓的承受力,如此奢侈之风要不得。
众所周知,建设政府办公楼,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建设办公楼的目的,也应充分体现更好地服务民众这一本质。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大加挥霍,这既脱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也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对工作作风、奢侈浪费是高压严管,更是规定在五年内不得修建办公用楼堂馆所。然而,一边是国家的明令禁止,一边却是豪华政府办公大楼在各地的竞相涌现,顶风作案的报道屡见不鲜,如此“豪华”的政府楼真的是让老百姓们伤不起啊。
也许,清退“豪华官衙”难就是因为惩处力度不大的原因,倘若新建超标豪华办公楼的高风险性直接影响到官员的升迁和乌纱帽,大概就自然没人敢触碰这根“高压线”了。因此,还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行政审批权力的制约和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才能真正做好厉行节约,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效果。
笔者认为,在党中央狠刹“四风”的今天,政府部门首先要做的是破除“四风”主义,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抛在脑后,将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之中去,而不是在“豪华官衙”里办公,更不是应付检查就能了事的,要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当今践行群众工作的主旋律。(刘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