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如何尘埃落定?
2014-02-24 11:52:23 来源:汉网

近日,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死刑。审判决的法槌落下,但“复旦投毒案”激起的舆论涟漪远未平复。

命案发生在去年愚人节,被告人林森浩,医学院硕士,将剧毒化学试剂注入寝室饮水机致室友黄洋中毒身亡。相关报道称,林森浩谈及这起命案,表达精准,像在讲述别人的经历。审判结果出来后,谈及父母,林森浩说了声对不起,并希望父母忘了他。

一起源于愚人节的“玩笑”,让两位医学研究生的人生戛然而止,也让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无限沉痛。一场以生命消逝为结局的公共事件,在家喻户晓的同时也深深刺痛了公众的内心——不仅有对年轻生命逝去的扼腕,相同的痛惜,也给了那个迷失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原本精神丰盈的青年,成为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没有对法律应有的敬畏,更缺乏对生命的起码尊重?

如果真的仅仅是因为“生活琐事”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么这个理由该显得多么可笑和苍白无力?生命是何等珍贵,任何事由都不应该构成伤害他人性命的理由,一个“高材生”又为何不懂这般浅显的道理?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我们的教育,是否只记得教书,却忘了育人!

“投毒案”虽是个案,但却折射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人格、道德培养的缺失。教育原本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守住孩子健康成长的防线,加强德育更须从源头抓起。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一个社会中的人,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学会起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毕竟,生活中的事情远比教科书中的知识要复杂的多,只有养成自己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宽厚,才能化解矛盾,不让这样的悲剧重现。否则,从当年的朱令,到今天的黄洋,谁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一命抵一命,或许是法律能给出的最“公正”的结果,但案件的审结,并不代表校园内的互害和自残会消失,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并找寻青少年沦丧的真正缘由,就无从谈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更没有谁能保证这类悲剧事件还会以怎样匪夷所思的手段呈现。

是的,投毒案并不会因为审理的结束而尘埃落定。而在这个开放性的话题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不能改变的是,悲剧无法挽回,被害人已经永远离去,投毒者也被判死刑,复旦投毒案中没有赢家。

 
笔名:郁菱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