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竞争为何百姓受苦?
2014-02-27 11:18:07 来源:汉网
 “嘀嘀”、“快的”打车软件风靡。眼下,如果在杭城打车不用打车软件,不少人自己都会觉得“OUT”了。但是,如果不会玩这么潮的打车软件,或者有些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他们招手还能打到车吗?(央广网  2月26日)

开发打车软件的本意是方便百姓出行,节约等车时间 ,可在两家公司恶性竞争下却失去了本意,原本该是行业服务升级理念的体现,现在却成了困扰人们出行的祸根。

打车软件上市以来并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一边是公司每天数千万的赔钱宣传方式,一遍是百姓苦不堪言。虽然两家公司给的补贴越来越多,少部分人暗自欣喜,希望滴滴”、“快的”这场持久战继续打下去。可路边打不到车的人越来越多;司机边开车边看手机的越来越多;为了赚返点钱舍弃其他出行工具的人越来越多;老人外出打车困难、司机疯狂抢活、出租车需求暴增,造成出租车行业一度混乱,百姓抱怨不断升级。这些总总原因都是打车软件公司不折手段行业竞争造成的后果,两家公司争行业霸主为何要百姓成了牺牲品?

笔者觉得,用高额补贴的形式来争夺行业地位的做法并非最好,只会扰乱行业规则,两家公司的恶性竞争给更多人带来出行的不方便,没有达到使用打车软件的真正目的。与其用“烧钱”的方式竞争,不如多花些心思在提升服务本身,例如,完善打车软件,避免高峰期登陆不上;开辟不同的支付方式;简化打车订制的繁琐步骤;软件能够更精确的计算出行路线,收取合理的费用……,只有让服务更“接地气”,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既然是服务百姓却给人们带来了困扰,这就失去了本意,笔者希望政府部门应该快速给这个新兴行业予以规范,避免这种恶性事件持续发生,做到百姓出行便利,软件开发公司盈利,出租车司机赚钱的共赢。(文/谌馨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