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县委大院”美在何处?
2014-05-14 10:54:23 来源:汉网

灵寿县委大院,西晋时期的县衙所在地;1945年灵寿解放,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迁至此处办公;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起平房;由于年头长了部分房屋出现漏雨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前几年再次进行了修缮,屋内铺上了瓷砖,破旧的木门和窗户换成了铝合金门窗。时至今日,这样一个质朴的院落,“蜗居”着灵寿县委9个部门、160多名工作人员……

美在不讲“面子”。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60年风雨沧桑,如今,这个“蜗居”着灵寿县委9个部门、160多名工作人员的县委大院,依旧本色不改:石板铺就的地基,青砖垒砌的墙体,用木头椽支撑、芦苇席和着黄泥做成的房顶……虽几经修缮,但房屋的主体结构始终没变,质朴的本色依旧没有改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院子里,县委班子为老百姓做出了多少件实事、好事,在教育、医疗、民生上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而反观最近频出的豪华办公大楼新闻,说到底,还是一些官员过分追求片面政绩,喜欢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作风在作怪。八项规定的精髓之一就是力戒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只注重“面子”工程的做法却成了新的形式主义。中国素来有“好面子”的传统,这是中国民族文化中带有的一种情节,但是当这样的情节大肆作用于政府工作中来时,却着实带来一系列令人深恶痛疾的弊端。“最美县委大院”是活生生的教材,是党员干部应时刻铭记的行为指南;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层干部执政为民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它更是是一把尺子,量出了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高度,也让其他地方看到了一个标杆。

美在注重“里子”。县委大院搬迁的事儿被一再搁置下来,不是没钱,而是总有更重要的事儿,把它比下去了。“以现在的财力,不是没有能力建一座办公大楼,可我们还是希望把钱都用到民生方面。无论在哪儿办公,只要老百姓看着舒服,就是最美的县委大院。”蜗居在“如此大院”办公的县委书记宋存汉把最美县委大院的精神阐述的淋漓尽致。

虽然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导致了县委大院的“面子”上的寒酸,但是这些似乎没有变化的“面子”,透视出的恰是从未改变的“里子”,那就是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的传统,从未改变的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彰显的是勤俭朴素之美、一心为民之美。这样的老旧寒酸并没丢党和政府的面子,反而是更接地气,得人心。只有“里子”牢靠,“面子”才能长久,因为有没有“面子”并不取决于政府办公楼有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取决于你在这个办公楼里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实事,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多少切切实实的改变。

“最美县委大院”的美,在于其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秉承民生高于一切的为民理念。看着历经沧桑、古朴的县委大院,也就没有人会吝惜于把“最美”一词加之于它。让我们向“最美县委大院“看齐,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因为只有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群众的利益上,才能真真正正地获得人民的拥戴。(徐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