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领导干部兼职:让官员坐好正位子 让企业踢好正步子
2014-05-28 00:29:28 来源:

“坐官员的位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说法,道出了领导干部在企业中兼职的乱象。
党政和企业本是两个行业,在经济运行中,政府负责搭好搭“台”,企业则在阳光下唱好“戏”。党政领导在企业兼职、任职,模糊了原本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企业频频以“名誉主席”“销售顾问”等头衔向领导干部抛出“橄榄枝”,有的领导干部也乐意多领一份工资。他们觉得官、商“强强联合”,一方面为企业谋福利,另一方面为自己谋福利。这表面看似“双赢”的办法,实际上一方面降低了同行业商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官员的灰色收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隐蔽空间,助长了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也破坏了党和国家廉政为民的公信力,危害极大,公众也对此深恶痛绝。

其实,早在2008年,中组部就发文明确规定“退出现职、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在企业兼职,一般也不得安排到企业任职”。《公务员法》也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准经商、办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一律不准在各类企业中担任职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兼职成为一些人以权谋私、破坏商业秩序的借口。部分领导干部搞“第三产业”、进行权钱交易、利用人脉为企业经营开山浦路。这种情况在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中尤为突出,一边享受着机关单位给予的待遇,一边享受企业发放的报酬。

《意见》的颁布,给公职人员带上一道“紧箍咒”,让官员有所忌惮,消除非分之想,坐好自己的正位子;也给企业敲一记警钟,让企业专心经营,而非热衷“权钱交易”,踢好自己的正步子。 最近中纪委、中组部加大对规范干部企业兼职的管理和整治,要求各地、各部门限期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问题进行清理,这对于减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把市场还给市场,让政府和企业回归本职、各司其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打击官员腐败的发源地具有重大意义。(方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