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让谁更占便宜?
2014-06-17 13:11:32 来源:汉网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日发布《中国湖南省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通报》。《通报》表示,根据巡视组反馈意见,湖南衡阳市清理“吃空饷”人员1325名,追缴资金约3680万元。)
 
“吃空饷”对于现在的社会大众来说并不是陌生词,治理“吃空饷”犹如一场持久战,始终悬而未决,问题丛生。从2005年8月,四川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人员开始,清理“吃空饷”事情年年在做,但好像月月都在发生。据媒体报道,2012年完成清理工作的四川等7省份,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一年吃掉3.5亿元至14亿元财政资金。

2013年,河南、河北、安徽、广西、广东等省区再掀清理风暴,河北省清理“吃空饷”2.76万人,涉及金额1.3亿元;安徽省清理“吃空饷”,查处相关问题642个,清退人员2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48人;湖南省清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4262名等等。今报道中再次称湖南衡阳市清理“吃空饷”人员1325名,追缴资金约3680万元。这么多次的空饷清理,为何还是带给我们不同的“惊喜”,带给巡视组意外的“收获”?这样的大规模吃空饷到底谁占了便宜?
 早在1997年9月,国家就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2011年5月10日,再次修正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明确要求,禁止党员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严禁个人或者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等,而如此大规模的吃空饷,就是明明白白唱反调?

 曾有人把吃空分成四类:“权力饷”、“人情饷”、“便宜饷”、“糊涂饷”。也有人把它分为“旷工饷”、“病假饷”、“多头饷”、“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冒名饷”、“死人饷”等六类。但不管是哪一类从客观意义上说,空饷者是与单位达成了“默契”的,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以至于一直未被发现。其本质是侵吞国家财产,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出现“吃空饷”现象,其实可以追溯到国家曾经一度允许公职人员下海经商,并保留几年的工资待遇,之后再脱钩。这样就慢慢的让一些单位和个人打起了擦边球,欺上瞒下,抓住监管上的漏洞,把这部分空饷提取出来成了单位小金库,集体共贪,互相掩护,抱团受益,或许这种情况属少数。也有可能单位人员流动过快,只有为数几人知晓,从而暗箱操作。

 吃空饷,不仅使编制被占、财政经费被骗套,而且破坏了社会公平与正义,败坏了社会风气,滋生了腐败行为,挫伤了政府公信,必须坚决治理。但吃空饷与一些领导干部和这些人员有人脉、有关系,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不无关系。我们的官员们对待“吃空饷”问题看得并不太重,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吃空饷”人员,毕竟吃不到单位的自留地,既然是全额财政,单位也管不了啥,只要不给单位惹麻烦,还是可以容忍的,也许默许还会得到这些人员的额外的“感恩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吃空饷”可以衍生为“放空炮”和“干空事”。但比吃空饷更可怕的,是权力的包庇和纵容。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相关的编制、工资等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在制度上还有“可钻”的漏洞,对人事和财务状况的监管不力。因此要健全举报监督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从源头上预防这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加大事件的查处和问责力度,提高违纪违法成本;要让各单位的编制公开在阳光下,人岗不能脱离,提升组织人事工作透明度;要扩展监督渠道,发挥社会舆论监督,铲除“吃空饷”滋生的土壤。只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既狠抓、敢抓,又长期抓、务实抓,“吃空饷”者无所遁形。(文/鱼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