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诉求何需等到极端事件发生后才回应
2014-07-02 17:20:50 来源:汉网
7月1日晚,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就村民的的诉求正在回应,其中,每年将门票总收入的3.5%作为专项资金,按当年实际在册村民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直接发放给村民。此外,管委会两名官员已被停职并调查。(7月)

对于峨眉山“封山”因何而起,村民杜路过程中是否与民警发生肢体冲突,村民诉求是否过高等问题,笔者不愿细究。只是面对多年累积的“林权”、“分红”、“就业保障”等9个方面矛盾,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为何要等到村民堵路这一极端事件爆发后,才做出回应。另外,面对将近上千人的,景区管委会在筹划成立讲解服务公司后,为何迟迟不对先前遗留的“无证”导游进行安置,而非要等到失业“导游们”找管委会讨说法才做出相应的安排?

实际上,伴随网络曝光力度的加大,因“极端”行为而使个人问题得以成功解决案列屡屡上演:河南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以自证工伤、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孙中界断指自证清白、成都居民唐福珍和盐城老人曾焕面对暴力拆迁而举火自焚……这些“极端”行为在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的成功解决,再次让“不走极端,解决不了问题”深入人心。此次峨眉山村民拉横幅堵路,“占领”部分景区的极端事件,无非也是在常规维权渠道失效的情况下产生。

按理,在遭遇极端事件所引发的“极端”后果之后,相关部门早已引以为戒。但令人悲哀的是,“不走极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象仍频频发生。不上街堵路,不自残为证,不闹出点什么大事,不引起社会媒体广泛关注,不引起舆论压力,不威胁相关干部的乌纱帽,断不会有谁为百姓的那点权利上心,亦不会为此大费周章。当所有的合法渠道最终都被打入谷底,合法的维权被认定为违法,合理的信访被搁置,越级上访早已无门,“极端”行为遂成为最后一搏。
在此,笔者并没有任何诋毁峨眉山管委会的寓意,更没有肯定或者支持村民通过堵路等极端的维权方式。只是在维权渠道还不够畅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改变“不极端就解决不了”的现状。(逗腐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