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吉林市一民办培训学校校长组织考生家长做佛事,每人花费上千元“提分”。高考后,不少学生成绩不理想,家长要求退款被“大师”骂“缺德”。8日,吉林市船营区教育局对涉事学校进行调查处理,停止其招生。(2014年7月9日自人民网)
当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这一受到国人万众注目与高度重视的“赛事”理所当然的要受到民众的盘点与热议,在各类媒体新鲜出炉天才考生荣登地区、省、市文、理状元、状元无私公布应考秘决;名校教学宝典揭密;考生赶考的奇闻逸事;在点评学校教学优劣,大力宏扬正能量的同时,民众也开始有时间清算,学校教学体制那些让人敢怒不敢言的陋习、师德、学风的弊端,一时众说纷纭,义愤填膺,说是舆论监督,促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却总是让人发出只是当时已枉然的无谓感叹。
此次吉林某民办学校校长与寺院“合作”向高考学生家长索要孩子的生辰八字,要求家长随其去庙里给孩子算卦事件,据“寺里的大师”说每个考生家里都有过世亲人,特别想念孩子,高考时会来找他,如果不做法事,过世亲人会变成墙挡住考生,让他无法考试。而算卦并非免费,据家长们介绍,做佛事时,除了1430元的佛事费用外,还有林林总总的收费项目。“大师会告诉你,为了祭奠亡灵,需要买烧纸和高香,每个学生还要再交100元的加分钱。”高女士说,“除此之外,还有属猪的孩子被告知要请木猪回家供奉。”该民办学校在“全民经济一体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与时俱进,也让莘莘学子实实在在感受了一把“被营销”“被宰客”的切身体验。
近几年,笔者依稀记得,每逢高考,全国一些地区学生进庙烧香请愿、跪神拜佛、捐钱献物,乞求神灵保佑现象屡屦暴光,原来是学生、家长的个人行为,现在却发展成个别办学机构有组织有计划的捞金行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无论是国家办学,还是民办学校,同样承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栋梁之材的社会责任。此次涉事的虽然是民办学校,也许比较国家办学机构也许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但面对的客户是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担负着为学生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以使这些纯真的孩子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不会出现倾斜,明辨事非、友善诚信。学生不是悬挂在其嘴边的肥肉,“高考佛事”充分暴露了一些民办学校办学宗旨价值坐标的错位。
虽然事发当地教育局对涉事学校已经进行了调查处理,停止其招生,但笔者在这里还是想说一句:“教育机构是铸造我们民族脊梁的福址,也是养育我们民族精神的摇篮,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现代化国家,传承文明,振兴祖国,教育机构还需牢记使命,不辱使命,要在对教育体制、资源配置、监督管理机制上充分重视、加大力度,以期彻底铲除教育机构内混乱失衡的不合理乱象。(文/谭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