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打“只生不养”父母板子还不够
2016-02-22 09:39:48 来源:汉网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19日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家庭的监护责任,个别“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可能面临多种处罚。(新华社2月19日)

诚然,个别外出务工父母缺乏监护责任意识,甚至是“只生不养”,造成一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损害。然而,不能光责怪父母太过狠心,“再难,也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因为对于进城务工者来说,将孩子带在身边的困难岂是自己就能克服的呢?

没人愿骨肉分离,但上学难使进城务工父母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没有哪位父母愿骨肉分离,错失子女的成长历程。随迁子女很难跟着父母到城市里面去,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孩随父母搬到不同居住地后,他们的受教权益常常无法得到保障。

首当其冲的是入学机会和受教育条件的不平等。父母除了要提供就业、居住、社保等证明,往往还得缴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或“择校费”。否则子女就会被拒绝于免费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但也不能怪流入地政府冷漠,它们背负了具体的财政负担。

为何进城务工者要将子女带在身边读书还这么难?户籍制度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等,这些当然是原因,但最大的瓶颈还是钱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供给主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对当地政府而言,多一个学生,就需要多一笔资金支出。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往往只能用其他政策抵制。如通过设置多种高门槛来阻挠外来工子女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学。然而即使中央也拨付了配套资金,但这些对于解决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恐怕作用甚微,依然无法保证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在政绩观影响下,虽然上级财政给流入地多拨发了资金,但地方政府很可能并未相应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而把钱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本地财政收入上。

除了资金投入外,还应理顺责任,才能让亲情不被割裂。要彻底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国家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把义务教育投入纳入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还要建立一个更合理的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中央有负担随迁子女的义务,同时,流入地政府也应主动承担随迁子女一定的财政责任。此外,公平对待各类民办学校,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应有之义。(方红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