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打车软件,其实一直有争议,早在2013年5月始,各地政府纷纷叫停打车软件,然而,就像“大黄蜂”叫车软件联合创始人邓薇所说“而我们神经上已经大条了。毕竟相对于之前做视频网站,打车软件烧钱没那么惨,环境没那么差,审核也没那么严。”当然,这跟乘客需求的推动是及其相关的,使得这场烧钱赌局愈演愈烈。
“两年时间花掉15亿元,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10月11日,滴滴打车CEO程维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一行业巨大的资本投入。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打车软件补贴大战已经偃旗息鼓,但这场资本和行业的博弈还远没结束,且已从单一的打车服务转向出行平台的新战场。日前,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打车软件都已推出了专车服务,向互联网出行平台转型。这种专车所用的车辆一般是奥迪、大众、宝马等较高档次的车型,其收费也远远高于出租车运价。
而就在这个行业刚刚兴起之时,担忧和质疑也随之而来,有人就问了:它和“黑车”有什么区别?日前,沈阳就成为第一个公开“叫停”专车的城市,有关部门表示,专车业务为非法运营,一旦查处,将按“黑车”处理,给予处罚。沈阳市交通局宣传办主任王笑春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叫停"通告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重申和明确,现有的专车服务涉嫌违反规定。 而江苏也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因为利益受到影响,卸载打车软件抵制专车业务的情况。
今天记者再次尝试滴滴打车发现,仍有很多专车应答,服务并没有受到影响,司机也表示并不知道有关部门的所谓"叫停"通知。快的专车方面,虽然并没有在沈阳大规模发展业务,但"快的打车"公共总监叶耘在也向记者回应了有关政府监管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跟很多地方的运管部门都有过交流,大多数地方他们其实对这个事情还是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的,确实是一个新生事物嘛。你如果说用独有的这些规则套它的话,其实有时候并不太合适”。(文/曾小明)